「藝術教育不該侷限於傳統框架」,在嘉義大業實驗中學服務的表演藝術及STEAM教師莫其霖如是說。作為台灣AI藝術教育的創新實踐者,他透過跨領域教學與個人AI創作實踐,為台灣教育開創了新的可能性。
開創AI藝術教育新典範
今年秋季,莫其霖老師主持的「鳥巢Fun AI藝術研討會」匯聚了台灣及馬來西亞等地的AI藝術教育專家。與會的重量級專家包括AI藝術先驅許鴻潮(鳥巢老師)、大玩桌遊創辦人楊東岳(史萊姆老師)、馬來西亞AI藝術策展人宋志飛等,共同探討AI藝術教育的創新與未來發展。
推動AI藝術教育創新
莫其霖善用業界頂尖資源,採用鳥巢老師的AI藝術大賽題目作為學生評量基礎,並創新運用史萊姆老師研發的AI藝術教學桌遊「AI詠唱師」,幫助學生掌握AI藝術創作要領。他更開發了客製化的GPT評分系統,能根據學生作品的創意表現進行智能評估,開創教育評量新模式。
學生的創新學習歷程
「原本對AI創作感到陌生,但透過桌遊的引導,我漸漸掌握了創作的訣竅,」已經參與AI創作一年的梁同學分享。初次接觸AI藝術的楊同學則表示:「透過AI桌遊學習不只很有趣,更讓我理解到藝術創作的多種可能性。」
創作者視角的教育實踐
身為AI藝術創作者,莫其霖將環境保護意識融入創作,在Google Maps平台上策劃了以八掌溪為主題的環境保護宣導行動,透過創意的AI藝術作品呼籲民眾關注河川生態,引發廣大迴響。
教育典範的在地實踐
大業實驗中學校長陳明君對莫其霖的教學創新給予高度肯定:「莫老師不僅將AI藝術帶入課堂,更透過創新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人文關懷。」明志科大視覺傳達設計系教授李昌國也指出:「當前業界對AI生成藝術的需求與日俱增,這種結合實務與創新的教學方法,能有效培養學生未來所需的競爭力。」
未來展望
隨著AI技術持續發展,莫其霖的教育理念和實踐為台灣的AI藝術教育樹立了新標竿。「我們正在見證一個新的教育時代的來臨,」莫其霖表示,「關鍵在於如何善用AI技術,培養具有創造力和人文關懷的下一代。」
不塑之客
塑膠垃圾如「不塑之客」,無聲無息地侵入我們的海洋。2015年,一頭抹香鯨在八掌溪擱淺,體內充滿塑膠垃圾,無法重返大海。這提醒我們,塑膠污染已成為海洋生物的致命威脅。 這頭由塑膠袋構成的「抹香鯨」象徵著這場環境災難。塑膠垃圾是我們不請自來的「不塑之客」,若不減少使用、帶走垃圾,災難將無法停止。
https://reurl.cc/5den1q- 本文為作者投稿,僅代表作者個人之觀點與意見,與本平台立場無關。涉及之著作權、言論及法律相關責任,均由作者自行承擔。
- 我已確實了解,台灣新聞聯播網擁有審核及決定是否刊登的權利。如新聞稿有違反法規或被檢舉的疑慮,台灣新聞聯播網有權將其下架刪除,且不另行通知及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