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家完整規劃「搖籃到搖籃」的蔬果發酵工廠
台灣酵素村是一家坐落於嘉義民雄、北迴歸線上的蔬果發酵代工廠,不僅原料全面使用在地超過150種蔬果進行發酵,代工產品更是銷售全世界。酵素村成立於2010年,從創立之初便秉持「吃果子、拜樹頭」理念;蔬果原料皆是來自大地的餽贈,那麼發酵製程就不加一滴水、完全無廢煙、無噪音、無化工、無汙染,工廠坐落於田野間與農民和大自然和諧共處;唯一可惜的是,環境友善製程的末端仍會有最終的發酵後果渣產生,酵素村以曝曬方式進行果渣存放,不以掩埋方式對土地造成負擔,同時積極尋找其他永續作法。
於2021年,酵素果渣有機質肥料成功開發。讓製程最後的果渣也能回饋土地、幫助土壤固碳固氮。合作的阿里山茶業老闆擁有豐富製茶經驗,更證實經過有機質肥料的施作,茶葉明顯較一般厚實,連兒茶素含量也更高。
台灣酵素村發展循環經濟的波折與突破
果渣有機質肥料的研發成功令人雀躍,不過在推展過程問題卻也接踵而來,因有機栽種產量會產生劇烈浮動,有機農成長幅度緩慢,即使有阿里山茶農成功案例仍推廣困難,不過為了貫徹企業最初回饋環境的永續理念,也為了讓製程末端酵素果渣能具備穩定而長久的應用途徑,自2022年起酵素村毫不氣餒的不斷嘗試,陸續在「酵素渣窯燒杯」、「酵素渣種子紙」、「酵素果渣再製紙塑盒包裝」、「酵素渣咖啡包」、「酵素渣蚯蚓製肥(土壤營養劑)」……等多個領域皆留下成績!
非做不可、潛力無窮、必須挑戰的循環經濟架構《BS8001》
儘管做了豐富的嘗試,到了2023年,台灣酵素村在持續進行上述多項開發的同時,下定決心開始依據現存「全球唯一的」循環經濟實用架構與指南——英國標準協會(BSI)發布的《BS 8001》進行布局,原因在於所有創新嘗試想要步入正軌,終將需要系統性的規劃才足以整合穩定。
對台灣酵素村而言,一系列果渣的再利用嘗試並不想僅停留在「試水溫」,而更願意將這些嘗試妥善轉化為「製程中穩定的一環」,真正搭建一套屬於企業獨有的循環不息生產系統;《BS 8001》不僅是全球第一個、現存唯一的循環經濟標準,其中整理的六大原則與框架更將原本抽象的「循環經濟」概念具體化,幫助企業跨越那道「怎麼做?」的鴻溝,其內容也不受限於組織規模大小與組織類型都可以使用,循環經濟架構《BS8001》無疑成為了台灣酵素村邁向永續企業最理想的不二選擇。
歐洲預估2030循環經濟的淨經濟利益將高達1.8兆歐元;而台灣酵素村也認為,實現循環經濟與企業營利之間並不是非此即彼的矛盾關係,若企業能實現循環經濟,才是一種長期來看更具效益的做法,總體而言能為企業帶來四個方向的成長,分別是:保護環境、節省成本、減少浪費、提高競爭力,甚至擴展新營利方向。
從2021年起,台灣酵素村即展開碳盤查、碳足跡、酵素渣循環利用等綠色作為,綠色環保正逐步成為社會共識,企業或主動或被動都要進行綠色轉型,無論工業活動還是產品本身,否則將會逐步被市場和消費者邊緣化,等到那時企業的發展將遭遇更大的挑戰。
企業共創,一個零廢棄的夢想藍圖
台灣酵素村創辦人三代務農,卻成功翻身用酵素在國際市場打出一片天;台灣在地栽種的蔬果,透過代工成為蔬果發酵液環遊了世界;身為中小企業的台灣酵素村一路磕磕碰碰不斷摸索,直至今日在綠色轉型的路上榮登「世界首家通過循環經濟的發酵工廠」!曾經以為像夢想一樣遙遠的未來已經等不得企業們慢慢思考,因為循環經濟是場勢在必行的市場革新,比起煩惱浪潮的衝擊,不如想像未來藍圖,勇於接下這個挑戰,結合上下游與關聯產業,共創一個垃圾消失的新時代、共謀一個永續長青的企業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