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巨蛋梵音繚繞,香雲氤氳,第32屆靈鷲山水陸法會不僅是一場佛教盛典,更是一場關於地球未來的行動實驗。今年以「靈性覺醒.共振生態」為主題,打破傳統法會框架,將祈福與靈性生態相融,讓修行者在一呼一吸、一飲一食之間,實踐對地球的守護。
法會除了在壇場誦經祈願,更走入市民日常,今年推動「飲食覺醒」減碳行動:從租借循環餐具、自備環保杯筷,到全力倡導素食,每一口食物都成為修行的起點。靈鷲山開山住持心道法師強調,「靈性即生態,生態即靈性」,唯有尊重萬物,才能真正安住內心、護持地球。
靈鷲山當家常存法師說,靈鷲山多年來推動「九大生活覺醒」寧靜、愛心、對話、素食、再生、節約、減碳、節水、綠化,從心靈延伸到具體行動。東大門設有大型吸睛展板,自製順口溜標語與「五步回收力」短影音,號召大眾循環餐具「有借有還」,並選出「靈性小天使」協助推廣,讓環保不再只是理想,而是一場帶著微笑的集體行動。
靈鷲山的努力,也與桃園市的永續政策遙相呼應。桃園市連續兩年在國際碳揭露計畫(CDP)中獲得最高A級肯定,是台灣唯一達成此殊榮的城市。市府以防治空汙、再生能源、建築節能等多元策略,帶領市民邁向2050淨零排放。
值得欣喜的是,桃園在地宮廟也是行動的先鋒。景福宮、慈護宮減爐、改用電子鞭炮;明倫三聖宮不燒金紙;護國宮太子廟開放女性參與科儀;霄裡玉元宮成立清寒教育基金;多家廟宇捐助物資幫助弱勢市民;土地公文化館推動「不燒香、不燒金紙」, 展現信仰轉化為慈悲行動的力量,也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不謀而合。
桃園市推動低碳祭祀成果亮眼!民政局副局長藍品畯表示,市府以「法規、獎勵、教育、認證」四大策略,引導宮廟與信眾實踐環保祭祀,首創自主檢核與減量認證機制,搭配「以米代金」、減香減紙錢等替代方案,目前成功減少香支逾2萬6千支、金紙近2萬公斤,碳排放更下降約3萬公斤,兼顧傳統敬神祈福的文化意義,也立下「敬神明、護地球」的全台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