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然養生風潮席捲全球,精油產業如何在混亂中站穩?
當全球養生風潮推動下,精油植萃保養產業正以驚人速度擴張,吸引許多創業者躍躍欲試。然而,從靈感走到市場,不單僅靠創意取勝,還需要仰賴穩定的產業鏈支持。
精油產業挑戰重重:產品穩定性、批次一致性、原料溯源、國內外法規的多重標準,缺一不可。這也讓OEM的角色,從過去的「執行單位」,逐步轉化為支撐品牌的「關鍵夥伴」。
鮮少人知道,「根本芳療」正是眾多國際品牌,以及台灣新興在地香氛品牌背後的隱形推手。從原料到法規,根本打造出完整的精油代工系統。這家臺灣南部低調的企業,如何從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國際品牌主動上門的合作首選?
為何國際品牌指名「根本芳療」?
全球香氛代工廠林立,根本芳療之所以受到國際青睞,關鍵在於三大堅持:
- 零化學、科學香精:全程使用天然成分、以及可被分解成分。
- 國際標準的製造設備:品質具備全球競爭力
- 深厚香氣創作實力:擅長挖掘台灣在地特色植物香氛,為品牌創造獨特的市場區隔
面對國際牌品嚴苛的驗廠流程,得通過 SGS 到廠稽核。不論就環境和流程的標準,評鑑結果超乎預期。檢驗人員甚至向國際客戶直言:「如果你們的精油是交給根本來做,我會買。」這份評價背後,是根本超過二十餘年累積的無形資產。
從契作農業到多元商品開發,根本建立難以複製的資源循環。投資上千萬打造分子與氣相分析實驗室,並建立自有工廠、與實行完整流程規範,讓每一瓶精油,從產地、氣味到成品都有據可證。

穿越法規迷霧,打開國際市場大門
走進百貨商場,香氛品牌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市場需求攀升,帶來機會也伴隨混亂。顏憶萍氣定神閒,「亂是一定會亂的,關鍵在於品牌如何在混亂中找到秩序。」
香氛產業本身就受制於全球多重法規,而這道嚴格的規範,正是產業發展最具決定性的門檻。若將香氛再延伸至加工保養品製造,更需符合繁複標準。以化妝品為例,每個產品上市前必須完成PIF產品資訊檔案,光是文件就需16份,法規高牆成為品牌最大挑戰。
根本洞察到這一痛點,五年前開始導入SAP全球領先的企業資源規劃系統,讓每一瓶產品從配方到文件,都能「可驗證、可追蹤、可複製」。同時培養專業團隊撰寫 PIF 文件。這些長期投資成為根本躋身國際供應鏈的關鍵籌碼。
永續價值,決定品牌格局
隨著市場逐步成熟,消費者與國際品牌愈發關注永續議題:
原料是否可溯源?是否友善耕作?是否尊重生產者?這些看似後端的問題,正悄悄成為前端競爭力。

2010 年,根本將原料重心拉回台灣,從一片農地開始,檢視土壤與作物永續性。以白玉蘭精油打開國際市場的知名度後,帶動在地小農投入無毒轉型。十餘年來累積農家的信任與合作,讓品質與供應穩定成為無形實力。
顏憶萍直言:「準備了二十年,根本才有了與國際品牌合作的底氣。」在永續與友善耕作成為趨勢的今天,根本並非搶風口,而是長期沉默耕耘。如今,這些年累積下來的土地經驗與在地實踐,正好成為全世界最需要的信任基礎。
從產品到品牌,從合作到格局
對於想要走向國際的品牌而言,從原料選擇、製程夥伴到耕作理念,每一個環節都是品牌價值逐步展現的所在。當一瓶精油不再只是產品功能,而是承載永續與信任,選擇與誰合作便不再只是策略,更是塑造品牌樣貌的起點:https://www.dhyana.store/z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