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們看到,不同行業針對關稅挑戰,普遍採取以下幾種方針,值得企業作為參考:
1. 研發/行銷計畫與政府補助接軌,降低營運成本
政府補助的挑戰在於:企業需制定完整年度計畫,並承諾提升產值與出口金額。
在國際局勢高度不確定的背景下,這是風險極高的決策。
TGSA建議:設計明確、範圍可控的執行方案,並聚焦於強化既有客戶的續單率,以及提升高接觸頻率潛在客戶的轉換機會,藉此穩定營收並減少補助執行風險。
2. 以國際認證切入,承接中國外溢訂單
由於中國出口商品的關稅成本普遍偏高,台灣企業若能及時補強合規與品質認證,即有機會承接外溢訂單。
例如:汽車供應鏈進入門檻之一是 IATF16949:2016。TGSA客戶中,已有通過該認證的企業成功接獲中國經銷商與代理商轉單,顯示「合規體質」將是企業能否在新供應鏈重組中得利的關鍵。
3. 分散風險,提升精準曝光與差異化優勢
因關稅衝擊,許多產業客戶在前期已完成囤貨,目前市場進入淡季。
在下一波需求循環來臨前,企業須加快開拓新客戶。
策略上,應強調 合規、交期、品質 三大核心差異化優勢,並透過展會、線上平台、專案合作,增加在國際市場的能見度。
4. 逆向思考:從美國客戶角度切入
面對直接出口受阻,建議企業採用「逆向思考」策略。
觀察美國客戶的核心關注點:生產國來源、合規要求、品質保障、交貨速度與關稅成本。企業可從客戶需求倒推,調整供應策略。
案例:TGSA客戶在美國訂單受阻後,選擇在越南強化客製化零件生產,承接歐美大廠在地交貨需求,並在確認訂單能見度後,快速投入資源提升服務彈性,成功彌補美國訂單缺口。
TGSA建議與結論
美國關稅變化是一場風險,也是一次重新洗牌的契機。
短期行動:積極申請政府補助,利用研發與行銷資金降低轉型成本;並同步取得國際認證,提升接單競爭力。
中期策略:建立多市場、多產品線布局,避免單一出口國風險;加強精準曝光,提高品牌在國際市場中的能見度。
長期布局:透過逆向思考,貼近美國與其他主要市場客戶需求,調整供應鏈與生產基地的配置,讓企業能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中占據有利位置。
最終,能否在關稅新局中勝出的關鍵,不在於關稅本身,而在於企業是否具備「合規、彈性、國際化」的體質。
TGSA將持續陪伴企業,透過補助申請、研發設計與市場策略規劃,協助台灣企業將關稅挑戰轉化為全球市場的成長契機。
- 本文為作者投稿,僅代表作者個人之觀點與意見,與本平台立場無關。涉及之著作權、言論及法律相關責任,均由作者自行承擔。
- 我已確實了解,台灣新聞聯播網擁有審核及決定是否刊登的權利。如新聞稿有違反法規或被檢舉的疑慮,台灣新聞聯播網有權將其下架刪除,且不另行通知及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