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來,職場霸凌時事新聞頻傳,勞動部已於114年2月21日公告最新第四版《執行職務遭受不法侵害預防指引》,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此最新版指引有何變革?對企業有何影響?企業如何兼顧新版指引的規定與管理需求?中華人事主管協會資深講師─宇恒法律事務所所長沈以軒律師特別提醒企業人資及法務夥伴:目前觀察新版指引與未來《職業安全衛生法》修法方向相符,應儘早規劃因應,以降低對企業經營之衝擊。
第四版指引的重要變革
沈以軒律師指出,勞動部於預告《職業安全衛生法》修正之前公告第四版指引,可見未來修法方向將與新版指引大致相符。而新版指引針對不法侵害的類型、疑似事件處理程序、調查程序的專業性及教育訓練等方面,提出更細緻的要求。主要包括:
- 行為樣態類型化例示:新指引明確列出「職場暴力、職場霸凌、性騷擾、就業歧視」等四大不法侵害類型,強調持續性不公平對待對身心健康的影響,並納入電子通訊與網際網路霸凌情節,以及冷落、孤立等職場互動行為。
- 放寬申訴門檻、擴大保護對象:企業需接受「疑似」不法侵害案件的通報,只要勞工主觀感受可能遭受職場霸凌等不法侵害,雇主即有啟動處理程序的義務;此外,將派遣工、承攬人員及實習生等納入保護範圍。
- 調查程序專業化:要求企業在接獲通報後3天內成立「處理小組」進行調處或調查,並建議引入法律、醫護或心理等領域的外部專業人員,確保調查過程的客觀性與專業性。
- 預防措施與教育訓練:建議企業將不法侵害預防措施納入職業安全衛生管理政策,並針對不同對象設計差異化的教育訓練課程,包括主管階層的合理管理權行使與衝突管理技巧,以及基層員工的通報流程與自我保護等。
企業應及早規劃,確保職場安全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執行長林由敏強調,雖然第四版指引屬於指引性質,但現階段對於勞工人數100人以上的事業單位,仍有一定的強制性;兼之指引與未來修法方向相符,企業人資與法務部門應及早規劃因應措施,包括修正內部處理程序,重新安排教育訓練,並儲備法律、醫護、心理等背景的外部專業人員資源,以確保職場的安全與和諧。
- 本文為作者投稿,僅代表作者個人之觀點與意見,與本平台立場無關。涉及之著作權、言論及法律相關責任,均由作者自行承擔。
- 我已確實了解,台灣新聞聯播網擁有審核及決定是否刊登的權利。如新聞稿有違反法規或被檢舉的疑慮,台灣新聞聯播網有權將其下架刪除,且不另行通知及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