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審查趨勢浮現,企業申請補助需全面升級 TGSA智庫觀察指出,2025年下半年補助政策雖仍持續推進,但整體審查標準已明顯升級,評分邏輯趨向制度化與可驗證化。企業若仍以過往經驗套用今年度補助案,極可能面臨落選或減價風險。
以下為三大實質審查趨勢:
1、公司能量與研發邏輯完整度,代表專案穩定性 審查單位不再僅看技術創新點,更重視整體執行邏輯是否具備制度支持。
包含:研發流程圖、研發能量之佐證、技術對應邏輯等,將成為評分重點。
2、所有預期效益需具體量化,並具追蹤機制 模糊目標如「提高效率」、「擴大市場」已無法通過審查。政府更關注成果是否「能被量化」並「能被驗證」。例如:碳排減量數據、產品市占變化、技術商品化時間點。
3、政策上缺乏ESG、AI整合視角者,評分易被壓縮
今年大多補助聚焦與政策方向對齊,未展現趨勢思維者,相較展現ESG、AI趨勢思維的應用者,相對劣勢。
TGSA建議:知行合一 【三項新策略迎戰補助新時代】
策略一:用證據思維寫補助案 企業需從「內部實際執行能量」之證據,出發設計提案,而非只寫理想情境。 TGSA建議做法: •建立「專案執行計畫」:包含研發流程圖、專責人力配置、關鍵技術節點驗證點。研究紀錄簿。 •準備「技術佐證附件」:如研發過程紀錄,階段成果驗收紀錄,文字+照片+影片等。
策略二:補助=預設KPI與追蹤計畫納入提案主體 改變心態,視補助為檢驗公司制度、研發節奏與數據管理能力的壓力測試。 TGSA建議做法: •將成果拆解為具體數據指標(如:預期降低碳排X%、提高營收Y%、新增市場Z%)。 •建立追蹤機制,明列期中與期末成果對照方式,如:問卷回收、導入率、實測數據報告。
策略三:以出口競爭力為長線補助策略核心 導入「可出海的技術/產品/商業模式」作為主體,呼應政府轉型走向,並佈局未來市場。 TGSA建議做法: •優先盤點具國際潛力之產品或技術:從既有產品中挑選可標準化、可量產、具海外市場需求者,作為補助案主體。避免僅以在地解決方案參賽,錯失加分機會。 •導入國際市場佈局邏輯:在提案中明示未來3年內的出口目標、拓銷區域、國際通路合作模式,展現政府投資效益可延伸至國際。 •結合國際標準與驗證機制:如ISO、CE、FDA、碳標籤等,將技術/產品拉高至出口可接受門檻,強化可信度。 結語:補助案,不再是賭運氣,而是企業內部能力、績效數據化的戰場 在補助門檻日益提高的2025年,補助申請早已不是比誰寫得漂亮,而是比誰更具備制度與策略邏輯。
TGSA提醒企業主,補助只是起點,真正能讓企業成長的,是在提案背後建立起來的內部能力與長線視野。 唯有策略轉型+制度優化+實證資料三箭齊發,企業才能真正在補助戰場中脫穎而出,
將一次補助變成未來十年的成長加速器。歡迎與TGSA洽詢,詳情請見官網。
- 本文為作者投稿,僅代表作者個人之觀點與意見,與本平台立場無關。涉及之著作權、言論及法律相關責任,均由作者自行承擔。
- 我已確實了解,台灣新聞聯播網擁有審核及決定是否刊登的權利。如新聞稿有違反法規或被檢舉的疑慮,台灣新聞聯播網有權將其下架刪除,且不另行通知及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