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不只是創作,更是一種理解與陪伴的語言。〈若有齊事〉創辦人、藝術輔療講師何若齊長期以「行銷 × 創作 × 陪伴」為核心理念,推動藝術走入教育與社會場域。結合自身品牌經驗與創伴理念,與社團法人臺灣專長培訓及友善生活推廣發展協會及崑山科技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系攜手合作,他同時也是法國光輝藝術協會(Association de la Lueur Éclairante de l’Art, ALEA)的理事。共同實踐「教育與公益並行」的社會共創模式,讓藝術成為連結人與人、社會與情感的重要橋樑。
〈若有齊事〉以藝術輔療為核心,強調透過創作與陪伴,培養情緒覺察與表達能力。合作的協會以「專長培訓」與「友善生活」為雙主軸,推動多元學習與社區共好。雙方共同發展的藝術創伴師資培育課程,協助教育者、照護者與創作者在專業上成長,學習以藝術作為理解情緒與溝通的媒介。這項培訓不僅強調技法與媒材應用,更注重如何透過藝術啟動理解與陪伴的力量。
在「友善生活」推廣上,協會持續推動「角落幸福」行動,深入偏鄉及社區據點進行關懷,以藝術創伴帶入長輩陪伴、家庭照顧者支持及地方共創活動,讓藝術成為連結彼此的溫度與力量。這樣的行動,不只是課程的延伸,更是讓「藝術輔療」成為生活中真實陪伴的方式。
同時,〈若有齊事〉也與崑山科技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系展開產學合作,讓學生透過實際參與品牌企劃、社會倡議與活動執行,將課堂所學轉化為有溫度的行動。崑山科技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系教授劉正道表示:「透過與〈若有齊事〉的產學合作,學生能實際參與公關、行銷與活動規劃的現場,不僅深化了專業應用,也學會如何以行動傳遞品牌價值與社會關懷。」
何若齊表示:「教育與公益本就不該分開。當藝術成為理解世界的語言,我們能讓陪伴更真實、讓創作更有溫度。」她期望透過〈若有齊事〉與協會、學校三方的合作,建立起「教育 × 公益 × 藝術」的共創循環,讓每一份創作都能在生活的角落發光,成為推動社會善意流動的一股溫柔力量。
- 本文為作者投稿,僅代表作者個人之觀點與意見,與本平台立場無關。涉及之著作權、言論及法律相關責任,均由作者自行承擔。
- 我已確實了解,台灣新聞聯播網擁有審核及決定是否刊登的權利。如新聞稿有違反法規或被檢舉的疑慮,台灣新聞聯播網有權將其下架刪除,且不另行通知及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