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藝術走進街區,教育也變得有感。國立屏東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於4月25日舉辦《屏東百工:記.藝.展》,為教育部「跨領域美感教育卓越領航計畫」的成果交流展。這場活動不僅是學生一整年學習的總結,更是一場打開美感與地方記憶對話的藝術實驗。
展覽由四年級學生擔綱演出,主秀《跟著圖像詩到老商圈探險》融合肢體動作與圖像詩創作,孩子們用身體訴說老街故事,將走讀時感受到的商圈氛圍轉化為詩意語言,重新拼貼地方記憶。展演過程中,學生的表現自然流暢、情感真摯,贏得現場觀眾熱烈掌聲。
除動態演出外,活動也設有靜態展區,展示學生實地訪談、攝影剪輯、建築觀察及紋樣手繪等成果。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眼中屏東百工的故事,從植物店到刻印店,從小吃攤到中藥行,皆被細膩記錄與藝術化呈現。
本計畫由潘善池老師帶領校內多位專業教師共同規劃,課程設計橫跨語文、藝術、社會與科技領域,不僅讓學生學習專業知識,也開啟對生活的觀察力與感受力。更特別的是,課程同時融入職涯探索、性別平等、永續議題與SEL(社交情緒學習),讓學生從中反思自我與社會的關係。
活動當天,屏東大學副校長施百俊、跨領域美感委員鄭愷雯、新媒體藝術家徐文俊、青年志工中心趙文俊與「潔結手作」、「植醉」等店家皆親臨現場。他們除欣賞學生表演,也參與了「身體之詩」、「永續拓印」等互動體驗活動,與學生共同完成藝術創作,展現跨界融合的豐碩成果。
「這是一場用藝術走讀的課,也是一場跨領域教學的實踐。」校長高建民表示,屏大附小重視美感與土地的結合,透過深耕在地的課程,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像力與表達力。《屏東百工:記.藝.展》不只是展覽,更是一場孩子對家鄉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