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容市場日益發展,美白產品受到廣泛關注。然而,消費者在選購時需注意產品是否含有衛福部核准的美白成分。根據規定,目前核准使用的美白成分共有13種,包括維他命C衍生物(如維他命C磷酸鎂鹽)、麴酸和熊果素等。這些成分主要透過抑制黑色素形成和促進黑色素代謝來實現美白功效。
美白成分的安全使用
衛福部規定,各種美白成分均有濃度上限以確保安全性。例如,麴酸的濃度不可超過2%,而脂溶性維他命C則限定為含藥化妝品使用。此外,使用美白產品前應進行皮膚測試,特別是敏感肌膚的消費者,以免引發過敏反應。
成分名稱 | INCI名稱 | 濃度限量 |
傳明酸 | Tranexamic acid | 2~3% |
熊果素 | Arbutin | 7% |
維生素C磷酸鎂鹽 | Magnesium Ascorbyl Phosphate | 3% |
3-o-乙基抗壞血酸 | 3-O-Ethyl Ascorbic Acid | 1%~2% |
維生素C醣苷 | Ascorbyl Glucoside | 2% |
維生素C磷酸鈉鹽 | Sodium Ascorbyl Phosphate | 3% |
麴酸 | Kojic acid | 2% |
洋甘菊精 | Chamomile ET | 0.5% |
鞣花酸 | Ellagic Acid | 0.5% |
傳明酸十六烷基酯 | Cetyl Tranexamate HCl | 3% |
甲氧基水楊酸鉀 | Potassium methoxysalicylate | 1%~3% |
二丙基聯苯二醇 | Tetrahydromagnolol (5,5′-Dipropyl-biphenyl-2,2′-diol) |
0.5% |
抗壞血酸四異棕櫚酸酯(脂溶性維生素 C) | Ascorbyl Tetraisopalmitate | 3% |
內容取自:皮膚保養專科 |
選擇美白產品須知
選購時,應確認產品標示是否完整,包括成分與來源。同時避免購買來路不明的商品,並注重防曬措施,因紫外線是黑色素生成的主要原因,正確的防曬能提升美白效果。
食藥署的安全提醒
為促進消費者了解化妝品使用安全,食藥署設有化妝品不良事件通報系統,並提醒消費者保存產品外包裝以備查詢。更多相關資訊,可訪問食藥署官網,學習「選得漂亮‧用得安心」的選購與使用方式。
- 本文為作者投稿,僅代表作者個人之觀點與意見,與本平台立場無關。涉及之著作權、言論及法律相關責任,均由作者自行承擔。
- 我已確實了解,台灣新聞聯播網擁有審核及決定是否刊登的權利。如新聞稿有違反法規或被檢舉的疑慮,台灣新聞聯播網有權將其下架刪除,且不另行通知及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