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煒倫是枋寮鄉的在地人,長期在外求學的他,回到南部攻讀研究所。他不僅是一位藝術創作者,還有過執行社區營造的經驗。回鄉後,他思考如何將藝術與地方結合,為家鄉做出貢獻。因此,他與縣府及地方發起了「海潮藝舞:枋寮漁村藝術再造之旅─地方水管地景之藝術創作」計畫,旨在通過廢棄水管再造藝術,促進社區文化發展。這個計畫不僅展現了社區的創意和活力,也成了當地新的觀光熱點。
林煒倫表示,枋寮鄉的養殖業雖然是主要經濟支柱,但經年累月也導致了大量廢棄水管的產生。然而,這些廢棄水管卻成了林煒倫藝術創作的契機。他以這些水管為媒材,創作了一個名為「扁蟹」的裝置藝術作品,希望喚起人們對於環境保護的意識,並提醒人們珍惜自然資源。
屏東縣枋寮鄉大庄社區以養殖業為主要經濟來源,河堤海岸上的水管是日常景象。然而,這些水管不再只是普通的水管,它們變成了充滿創意的裝置藝術。攻讀高師大跨領域藝術研究所的社區青年林煒倫發起了社區藝術再造計畫。他帶領社區小朋友,用社區特色水管為材料,創作了地方居民口中所說的「蟳仔厝」的記憶。這座裝置藝術作品,使得廢棄水管變成充滿活力的社區文化景點。
林煒倫解釋說,創作這個作品的靈感來自於他在前置作業的田野調查中發現。當地早期因經濟發展緩慢,居民主要居住在「牛屎厝」中。然而,隨著居民開始捕捉「蟳仔苗」(蟹苗)並販售給養殖業者,社區經濟逐漸改善,進而有能力搭建現代房屋,因此有了「蟳仔厝」這個說法,象徵著地方經濟的一部分發展。然而,由於生態環境的變遷與破壞等因素,蟳仔苗的數量大幅減少。林煒倫希望通過這個作品,喚起人們對村莊發展基石的關注,也讓廢棄的水管重獲新生,兼具產業文化及歷史意義。
曾經於枋寮藝術村駐村的藝術家廖義孝,近日帶領社區小朋友創作了一個以螃蟹為主題的藝術作品。廖老師首先使用吸管和竹筷讓小朋友了解螃蟹的身體結構,並以教孩子畫草圖的方式確保他們清楚知道接下來要怎麼做。接著,他引導小朋友們到海邊撿拾廢棄水管,並親手進行簡單的切割等工法,較大體積且精細的部分則由成人在旁協助。
林煒倫表示,枋寮大庄社區地理位置較偏僻,外界較少民眾知道。然而,這個社區卻有著全台最高的水管密度。他也期盼能運用藝術與地方特色結合,以藝術創作方式宣傳在地,讓外界認識在地。另一方面,也透過水管藝術創作,讓小朋友們了解到養殖、水管、生態的相互影響。
經過大小朋友的努力,這兩天小朋友們創作了兩隻小螃蟹,而未來廖老師則將創作一隻長、寬各2公尺的大螃蟹。未來將與社區討論展示地點,大螃蟹將作為打卡景點,小螃蟹可能會裝設在大排水管橋上。
社區藝術創作的活動在10日、11日舉行,經過兩天的創作,小朋友們到最後塗裝上色的階段,聚在一起開心地你一筆、我一劃上色。除了藝術創作,小朋友們也從中學習到廢棄物再利用的環保觀念。這個活動不僅讓小朋友們發揮創意,也讓他們了解到藝術可以用來宣傳在地特色和環保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