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I華樂分會的「大藝術家計畫」平台,邀請亞東劇團代表廖基峻演說,亞東劇團於 1988 年由創辦人朱雯傳道成立。她曾任中央電影公司、台灣電視台編劇,在她來到亞東工專後,召集一群毫無藝術背景和訓練的學生來承接這不可能的任務──用戲劇傳福音。至今已培育出國內外 30 餘位的傳道人、宣教士,並有許多契友成為教會重要的長執同工。曾連連獲得文建會暨教育部社會組話劇比賽的團體總冠軍等 8 項大獎,並用國、台、英、粵、客 5 種語言,巡迴世界 28 個國家,演出超過 4,000 場次,接觸的觀眾人數已達百萬人以上。
華樂分會「大藝樹家計畫」平台每月舉辦兩次線上演說,邀請夥伴企業與民眾線上交流,主導核心公司為蝶映藝術文化有限公司、細拉文化藝術有限公司。通過系統平台,以及訂閱式的群眾募資,為投稿的藝術家提供專注創作的環境。平台利用募得的資金支援藝術家的製作,並在銷售通路上提供多元的展演場域和專屬周邊商品。
以下是《大藝樹家計畫-共創國際藝術生態圈02》線上獨家講座專訪:
一、亞東劇團成立的背景、初衷與願景目標?
亞東劇團是我們的創辦人朱雯傳道在1988年成立的基督教劇團,用戲劇來呈現聖經與生命品格故事。其實包含我在內的幾位團員,可以說是看亞東劇團的戲長大的,我還記得那時看的就是劇團參加文建會舉辦的話劇比賽並得到團體總冠軍8項大獎的「天堂樂園」。
劇團原本在台北的板橋,現任團長王小梅在2014年決定遷至桃園中壢的聖德基督學院,並把學校的禮堂改建為多功能的專業劇場「亞東藝文中心」。團長分享劇團要不斷傳承下去的,就是「推廣藝術文化、創造社會福利、落實生命教育、竭力廣傳福音」。每一場演出都期待能透過戲劇感動人心,傳達正向的價值觀去影響人的生命;也藉由專業劇場的豐富元素,接觸各個年齡層的觀眾,啟發對藝術的興趣,甚至挖掘、培訓更多年輕世代的藝文人才。
二、是否能夠分享,亞東劇團是如何透過戲劇,與教育、社福單位連結?
對於校園的霸凌與自傷問題深有所感,劇團從早期便將正向、積極的生命課題融入戲劇,像是「接納自我」、「饒恕他人」等。2012年起更是展開「生命教育劇場」巡演,目前已巡演超過175間學校,接觸近八萬名師生。
2018年,跟著劇團參加台東的生命教育之旅,剛好去到當時因「普悠瑪號」翻車事件中,死傷嚴重的卑南國小與卑南國中。當全校師生在看完亞東的戲劇與分享之後,以班級為單位對彼此講出心裡話,甚至有些師生抱在一起大笑、痛哭,因意外而沈悶的氛圍反而在極短的時間內產生變化,大家似乎再度燃起希望,我們幾位團員在後台真的深受感動與震撼!因此,亞東深感每一場校園生命教育的急迫性與價值性。甚至在2019年又延伸到醫院、社福機構(如:精神護理之家、失智中心、榮民之家、慕光盲人重建中心等)及各公司行號。
戲劇擁有啟發與感動人心的力量,不在乎人數多寡,重要的是為不同生命境遇的人設計合適的內容,使生命教育在他們心靈深處產生實質的幫助,讓更多人「認識生命、珍惜生命、欣賞生命、尊重生命」,這是我們不斷藉戲劇傳遞生命教育的主要目的。雖然大多數單位預算有限,劇團多半是無償演出;疫情間卻因著看見更多需要而啟動「YT Care」公益關懷行動,將物資送至有需要的地方!因此期盼各界贊助支持,讓我們持續接觸、祝福有需要的人。
三、以今年推出的「情境式創意劇場」為例,亞東劇團如何應用與延伸新創的藝術形態,帶給社會正面影響力?
在疫情間,劇團無法舉行大型的活動或演出,仍希望劇場空間不要閒置,能持續創造接觸人的機會。我們同時也發現疫情促使人更多運用3C產品交流互動,雖然生活越來越便利,但人心的距離卻反而是疏離、遙遠的。劇團首次將「戲劇」和「遊戲」結合,開發出新創藝術型態「情境式創意劇場」。邀請觀眾成為情境中的角色,透過任務創造互動、打破隔閡、建立關係,與演員一同訓練、提升團隊凝聚力。
戲劇除了演出,也能成為開發潛能的多元教材。因此,我們預備將不同的劇碼發展為全方面的「生命教育創意劇場」培訓教材,不論是腳本創作、演員訓練、肢體開發、提升表達能力、培訓燈光音響等技術,從幕前到幕後、從生命到品格都將有豐富的學習。在個人色彩鮮明、自我意識強烈的世代,戲劇不只激發藝術潛能、培養新生代的藝術人才、提升藝文素養,更讓生命從個人走向群體,在當中經歷團隊合作的強大與美好。
四、對於「亞東藝文中心」專業劇場空間的期待與展望?
「亞東藝文中心」的三大目標為「展演、培訓、拍攝」。過去除了劇團自己的演出與活動,也有不同的單位來包場租借使用,不論是舉行成果發表、聯合聚會活動或兒童營會、商會的全國連線視訊會議、地方團體來辦讀書會;甚至有些群體會安排劇場導覽與各樣戲劇體驗等半日遊、一日遊活動。
經過了三年的疫情,期待在未來不只是劇團的展演,也連結更多的藝文團隊,讓亞東藝文中心充滿各種型態的演出、活動、講座、展覽,以及各類藝術課程,成為推廣藝術文化、培訓藝術人才、創造更多夢想的藝文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