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自2020年初以來,疫情期間破壞了半導體的供應循環鏈,並在經濟活動逐步重新開放、以及遠距及在家工作的新常態啟動後,全球正面臨大規模晶片短缺的瓶頸。汽車和電子行業受到重創,現在日常生活和消費中的晶片信用卡也可能如此。根據美國產業的專家分析並警告,全球半導體短缺可能會開始對支付產業造成損害,因為支付產業以及其安全的要求,隨時必須依靠晶片信用卡和晶片讀卡的設備進行安全交易,來幫助零售商和消費者完成銷售和獲取營運現金。
連宇策略長沈宗鑫觀察,未來一兩年,晶片供應的短缺與中斷可能意味著許多人當遺失或卡片損壞時,將無法快速獲得新的卡片或是更換,更不用說發行新的卡片給新申請的消費者;「晶片短缺嚴重影響了汽車和相關電子行業,但現在人們正在為支付相關行業敲響警鐘,雖然從表面上看,可能像是供應鏈的短期中斷,但是晶片荒確實會對整個經濟體系產生重大影響,其中包括消費者習以為常的信用卡支付、以及近乎即時的支付生態系統,都會有著不同程度的衝擊。」雖然疫情期間,電子商務消費蓬勃發展、成長快速,但在疫苗接種比例持續增加下活動逐漸開放,人們開始步入生活常態並回到街上,消費的行為朝向過往的經驗發展,綜合所有非現金消費者的付款,無論是線上購物或是線下實體商店,超過90%以上還是使用卡片資訊以及實體卡片進行。
在疫情的不確定影響之下,至2022年全球晶圓產能持續吃緊,晶片荒讓各國展開晶片搶奪大戰。「全球每年生產和交付超過30億張具備晶片的信用卡(Credit Card)或簽帳卡(Debit Card),其中包括開立銀行帳戶時發行的銀行卡(ATM Card)、以及到期後定期續發的卡片或卡片遺失及盜刷後緊急更換的卡。」沈宗鑫說明,台灣許多銀行因應晶片庫存量不足無法提供實體卡的現象已規劃對策,對於新發卡以及續卡動能先行佈局,並考量發行虛擬信用卡給客戶綁定支付刷卡使用,實體卡延後寄送。「這確實是比較節能減碳,也是因應未來潮流與趨勢的長期佈局。」但是由於虛擬卡片綁定,商家必有許相關的設備配套與升級,以支持綁定手機支付方式的體驗與習慣。
此外,信用卡晶片的短缺造成潛在的發卡瓶頸,將發展出更新穎的支付方式與應用,數位支付會更擴大,如虛擬貨幣、USDT/USDC、數位行動支付Venmo、後支付BNPL的Debit虛擬卡……等,這些應用的場景,除了沒有傳統晶片讀卡設備需要升級的顧慮外,在消費者感受上,也減少未來無法獲取新卡片的焦慮,相信未來更多的加值服務勢必快速數位化、並移轉至雲端,加速消費體驗。
任何服務的創新,都是來自於每個世代中,生態圈中某個環節上產生的斷鍊,或是需優化而逐漸演化出來,晶片短缺造成支付生態的改變是現實,同時也呼應金融創新應用演進,在卡片支付與讀卡相關設備的世代更迭下,更多更安全的虛擬支付方式逐步浮上水面,同時加上千禧世代的敢用、愛用,利用行動裝置即可隨手取得的慣性,也將會改變傳統發卡行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