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活動場地內匯聚了來自全國的青年諮詢委員。在入門之前,每個青年都要抽一張撲克牌作為代表物——這張牌指引他們走向分配的組別,也成為自我介紹活動中的重要媒介。接著,他們走進會場內,每個青諮的位置上都擺著一個精心設計的保溫袋,將青年署滾燙的熱忱,傳送給每個願意到場參與的青年。
就如同陳雪玉署長於開場時所說,「這次活動是讓青年協助青年。希望青年能夠齊心合力,讓青年政策得以落實推動。」當然,這提醒了在場青年的重要性,他們不僅是社會的年輕生力軍,也是帶領社會進步的原動力。唐鳳政委也透過影片鼓勵大家,讓這次活動成為相互學習的過程,從「吵糖吃」變成和政府一起「炒糖吃」,如此才能落實「青年賦權」。
「全國青年諮詢組織聯繫交流會」正是希望能夠提供一個平臺,讓來自行政院、教育部青年署,以及各地方政府的青年諮詢委員,可就自身的專長、青年諮詢組織運作情形,以及未來目標與行動進行交流。同組的明修委員,便是來自教育部青年署的生涯組青諮委員,初來乍到,希望在這次活動中聆聽他人的參與經驗。
青年署公參組的青諮委員,同時也身兼活動主持人的珮琪,透過自己身為原住民女青的經驗,鼓勵大家思考「如何讓聲音被聽見」以及「青諮的代表性」等問題。多次擔任青年署業師的主持人俊宏,透過一連串的疑問衝擊了臺下的青諮委員:為何我們需要青諮?青諮的重要性是什麼?我們如何運用我們的專業,協助政府改變現狀?
接下來,讓我們加入行列,從破冰、相互認識到討論提案,重新找回青諮的閃耀光芒。
從破冰到相識,從組織到個人
王育群副署長坐在第八組內,她拿著撲克牌(梅花八),跟隨著臺上主持人的指令,非常高興地拿著手冊和同組的青年自我介紹。她的熱情讓同組的委員也動了起來,大家開始拿著撲克牌左右相互介紹,接著我們必須走離自己的組別,和來自各地的委員相見歡。最後,我們洞察自我的人格(persona),找尋一起執行計畫的夥伴,點燃未來合作的可能性。
個人與個人認識了,而個人從哪裡來,青年組織怎麼幫助這些個人卻還沒分享。瑞彣委員擔下重任-一上臺之後,他信手捻來就是行政院青諮參與機制的介紹。智恒委員接著上臺,代表青年署青諮上臺,和青年署與在場青年分享「青年政策參與」的三個重要信念:有彈性(flexible)、開放(open)與直接參與(direct participation)⋯
下個環節,主持人邀請來自全國各地的青諮,透過相互分享自己組織的參與模式,挖掘不同縣市、不同部門間相互合作的可能性,以及可以改善的行政程序。家安委員是來自臺北市青諮會的青年,他提出「青諮會」的角色是「政府」與「青年」間的轉譯站,桃園青諮瑋成,認為「實地參訪」與「青年加入部門運作」讓青年覺得有感,讓青年在過程中可以展現自己的價值。
雲林青諮荐宏上臺時非常有自信,他說:「雲林的青諮會上個月才成立,希望能夠透過這個活動,與大家一起學習。」最後,高雄青諮立志,則是歡迎大家來高雄進行交流。他分享,高雄是個會讓大家留下感情、認同的地方。這一些青諮的分享,讓我們牽起了全國青諮的互動網絡,讓原先在各縣市、各部門運作的青年孤島,可以插上插頭開始積極運作。
創造改變,從心出發
牽起手了?主持人珮琪接著說,「認識夥伴後,我們就要開始思考生活周遭的議題,有哪些可以被我們改變?」她以自身作為原青的例子,和大家分享自我的行動經驗。來自全國的青諮委員,從破冰之後早已躍躍欲試希望能提出觀察,也有一些人聽完珮琪的分享,被她的溫暖與行動力感動,最後共有10幾位青諮接替上臺Pitch提案。
Pitch的主題涵蓋長照、性別、藝文、體育、教育、租屋、青創等議題。來自新北的柏實委員提出青年如何參與老年的長照制度;署青諮世涓指出「月經」污名與歧視的問題,她想要翻轉現有的女性枷鎖;署青諮楚頻則是以前國手的身份,向偏鄉的體育教育提出問,並且試圖提出解決方案。
經過一整個下午的討論,好幾組都已經初步聚焦出自己的短、中、長程計畫。在青年創業組的討論中,先聚焦討論現有制度上是否給予青創太少協助,並且思考「青創」與「新創」之間的重疊與落差——接著談到各地方政府的創客基地的設置目標,及這些資源是否真的對準了青年的需求。
最後,家安委員也和同組青諮分享了臺北市的「創業適性量表」,認為這樣的量表可以幫助青年創業時先進行風險評估。當然,有些人也提出不同意見,認為此量表會不會只是自我實現的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t),測不出潛在的缺點。每一組在下午時光,向彼此掏盡了自己的經驗與專業,這些提案會於隔日和青年專責單位的夥伴共同分享,因此,為了呈現出最好的、最多面向的提案,他們甚至把討論延伸到晚上,在飯店大廳裡、在會場各處⋯
結尾,以及開始
八組來自全國的青諮委員,各自為了自己在意的議題提出具體的改進其成,並且希望可以和政府攜手努力,讓青年的力量可以被看到。上一段提到的楚頻委員,提出了PESTLE以及運動選手退役後的生涯路徑規劃。同時,他們在偏鄉教育的需求也應該被聽見,而是是僅憑自己的熱情,在偏鄉燃燒自己,只有得牌才被看見。
青年署公共參與組張靜瑩組長和大家分享,在這次活動裡她感受到Youthquake(青震),透過各位青年的動能,無論是性別議題、偏鄉事務與地方創生,甚至是國際參與,都能讓青年的重要性被看見。
最後,陳雪玉署長和大家勉勵,從青年關注的議題出發,讓國家可以逐漸重視青年的觀點,青年的行動。並且,從青年出發,中央和地方共同合作,發展共好的策略,促成深化的夥伴關係。
「我們明年見哦!」署長熱情的和大家說。在一年之後,願這些行動都能發芽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