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一年的「Young飛全球行動計畫」已籌辦至第四屆,每年青年發展署皆會全力培養臺灣學子全球移動的能力,透過親自聯絡採訪國際組織,強化全球視野,幫助青年將心中的想法化為種子,在社會發芽茁壯。
一整年的計畫中,參與學員們必須組隊,透過業師輔導優化提案,並聯絡國外相關議題的組織進行研究訪問。雖然在疫情期間,國際移動遭遇困難,然而,計畫前期的「Young 飛培訓營」卻不減反增。今年新增1場東部場次,就是希望讓東部的青年也能共同參與,讓全臺各個地方的青年們,都能有實踐想法的機會。
除了首次在東部舉辦培訓外,本次營隊更優先入選原住民青年,並邀請108年young飛學姐、來自卑南族的古珮琪和學弟妹們分享。「對於在外工作打拼的原住民來說,「回家」是我們一直想做卻又不敢做的事。」因為脫離部落生活太久,反而忘記了自己的歸處。以前的她以為回家,是只有自己遇到的問題,後來發現這是原住民青年們的共同問題。從自身背景出發面臨的困境,讓她在108年的young飛計畫中,籌組了「Valanyoung」團隊,以「部落行李箱」與「部落留學營」的方式,幫助原住民女青找回部落角色、增進族群參與能力,更重要的是找到了回家的勇氣。「我的故事是會對相同背景的人產生影響的,鼓勵她們可以更勇敢去尋根,這也是我為什麼今天在這裡分享的原因。」珮琪堅定地說。
「我們的團名就是排灣族語中『尋根』的意思!」培訓營參與的學員、來自「Kipakim」團隊排灣族的徐嘉優Eljayum Vavulengan說道。前年因為參加了文化部青年園丁計畫,和團隊成員們結緣。這群來自排灣、布農、泰雅的青年為了將民族教育帶回臺灣,過去曾前往紐西蘭的學校、社區合作學習。「那次與紐西蘭的交流,讓我心態上有了很大的轉變和成長。」在本次培訓營中,他們期望能保存原住民的工藝技術,提出工藝文化傳承的理念,將這些實地走訪、與族中耆老請教的知識化成文字記錄,傳承給每位原住民青年。
在young飛計畫中,任何微小的需求都是每次提案的開始。古珮琪鼓勵學弟妹:「不一定要完成很大的專案、成為很厲害,很有影響力的人,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才是你最重要的事。」今天(4/17)培訓營共有52人參與,邀請四位導師給予學員們指導,學員們必須要在短時間內討論共識,規劃行動並上臺發表。來自政大的學員 王天慧表示,她們期望建立起部落內資源共享的計劃,雖然今天只有些許的想法萌芽,然而在團隊中,有些人過去有行銷經驗,能夠提出富有創意的行銷企劃;有些人過去曾辦理活動,讓團隊實際運行的提案更加完整。「今天一天的培訓,必須很快速的找到問題並解決它,上臺發表也非常考驗每個人的臨場反應。」她補充,幸好團隊成員各自都有不同的專長,讓共識凝聚、解決方案,可以很有效率地完成。
「與其告訴別人我做了什麼,我更想讓人知道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情。」提及每年young飛最困難的提案方向,古珮琪勉勵學員們找回最初參加young飛的初衷,為何而做才是最重要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