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海濕地是1992年經大陸國務院批准的天津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要組成部分,其核心區44.85平方公里,緩衝區42.27平方公里,有蘆葦約6萬畝,水域3.5萬畝。區域內,河道縱橫,溝汊交織,沼澤遍地,窪地廣布,葦草叢生,草木竟秀,百鳥雲集,魚美蟹肥。
在天津市相關政府單位的重視下,制定了相關的改善計畫,在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先後「七進」七里海濕地的實地考察後,由天津市政府編制全市濕地自然保護區「1+4」規劃體系,接續實施《七里海濕地生態保護修復規劃(2017-2025年)》。
濕地所在地的寧河區委、區政府抓住病根施治,徹底打通濕地生態系統的「任督二脈」。
打通「任脈」,就是要解決「人」的問題,即解決人類活動對自然生態環境的干擾問題,還濕地以安寧。為此,寧河區堅決關停「4A」級景區—七里海濕地公園,在短短一年時間內拆除違建點位230處、遷出墳塋856座、恢復濕地1582畝,緊鑼密鼓實施保護區內5個村、2.5萬人生態移民工程。將34條通往濕地核心區道路全部封堵,並修建了49公里長的環海圍欄,構築起守護野生動植物的堅實壁壘。同時,下大力氣保葦增綠,流轉核心區6.84萬畝、緩衝區5.56萬畝土地,全面拆除堤墊和種養設施,結束了長達30多年的「村自為戰、割據管理」局面。恢復濕地植被2萬畝,營造淺灘1.5萬畝,新建改造鳥島20餘處,放流魚苗及成魚200萬尾,豐富了濕地生態結構。
打通「督脈」,就是要解決「堵」的問題,即解決七里海水系不通、水網不暢的問題,保養好「水」這一濕地「命脈」。在給七里海濕地「補水保濕」方面,堅持跨域調水、區域蓄水、按需補水,動用海河水系各干支流,打造5條補水線路,暢通37公里輸水通道,建設3座橡膠壩,新建泵站閘涵,年補水量達到8000萬立方米,推進七里海濕地水域覆蓋面積由不到3萬畝增長到4.5萬畝。同時,以七里海濕地為核心,將區域內一、二級河道以及與之連通的幹渠、支渠、鬥渠堵點全部打通,將截道養殖全部清退,通過依法有效治理,實現了讓水系連起來、活起來,讓水質清起來、淨起來。目前,寧河區境內河道水質已由當初的劣五類全面提升至近四類,部分河流水質達到了三類標準。
生態好不好,濕地裏的動植物最有「發言權」,當前,七里海的鳥類由2016年的227種增加到了目前的258種,數量由原來的20萬-30萬只增加到50餘萬只;曾在七里海消失十多年的珍惜鳥類震旦雅雀、中華攀雀、文須雀、北長尾山雀等又重新出現。實施濕地修復工程後,經監測,七里海濕地野生植物達到153種,且覆蓋面積明顯增加。野生植物群落,包括香蒲、荊三棱、稗子草等,過去僅有少量分佈,如今已形成眾多的片區集中分佈。如今,自然野趣之美已成為七里海的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