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陽平原上的微風吹走夏季的悶熱,小徑兩旁的青草綠樹隨風搖曳,大家騎著單車在波光粼粼的田地間移動穿梭。白鷺鷥正在溼地裡大快朵頤、蒼鷹則在藍天白雲下展翅飛翔。停下單車,每個人舉起相機、手機,仔細調整角度、拿捏構圖、按下快門,記錄下自己心中的「五十二甲溼地」 。
10月3日宜蘭青年志工中心舉行「濕地攝影趣」活動,期盼透過攝影的視角讓大眾更認識位於五結、冬山、蘇澳交界處的五十二甲溼地。這次有幾位參加者是在地宜蘭人,但都表示對這片濕地認識不深,除了推廣五十二甲溼地外,同時是文邑二手書店負責人的林冠旻老師,當初也是如此。「我家離溼地不遠,我都不知道我家附近有這麼美的地方。」林冠旻老師分享她初見溼地空拍圖時的驚訝,這樣的美麗促使她想多了解這裡,查了資料,才發現原來濕地正面臨土地開發的爭議。
於是,她決定引導羅東高中辯論社的同學了解五十二甲溼地,爬梳各式法規與文件,親身採訪地主、環團、政府三方說法,努力了解每個立場的想法。林冠旻老師分析:地方議題的資料很少,要花很多心力才能取得,大家就不想管。事情可能就往多數人不樂見的方向發展,大家又會因此覺得自己住的地方很糟、想著要離開,地方議題越來越少人關心,惡性循環就此形成。參加活動的宜蘭高中一年級學生吳遠對此很有感觸,他說:「聽了老師的分享,發現很多事跟自己想的、理論上的不一樣,要實地踏查才會了解。」
下午大家帶著相機,騎上單車,到濕地繞一圈,留下影像紀錄,供未來導覽解說活動使用。導覽時,宜蘭縣台灣地理永續再生發展協會總幹事王俊明老師多次提及五十二甲濕地四季有不同風貌,各有特色,歡迎大家在不同時節造訪。從春天到夏天,可以看到一大片稻田由綠轉黃。水圳兩側的穗花棋盤腳會在夏夜盛開,甚至有「樹上煙火」之稱。秋冬的溼地則是鳥類的棲息天堂,每年都有大批候鳥前來過冬覓食。
然而,五十二甲溼地的四季精彩之下卻藏著哀愁。這裡早年因地價便宜,曾被相中為六輕的預定地,後來因宜蘭人反對而未成案。之後由於法律與政策規劃,濕地的土地利用與發展被限制,有些地主擔心地價下跌、權益受損,因此希望能有開發或是被徵收的可能。不過政府有經費等考量、環團則持續強調保育濕地生態環境的重要,各立場的人僵持不下,五十二甲溼地的議題就此卡住。最近因為又有開發的爭議,才引起一些關注,但似乎還是沒有好解方。
活動最後,大家輪流展示方才拍攝的作品。除了提及運用的攝影技巧,不少人也分享攝影時所仔細觀察到的周遭環境,例如溼地上的船筏、水面上的垃圾、農田裡的生物、道路兩旁的樹影、售地的告示與不遠處的工業區…
如同宜蘭青年志工中心的鄒宜君在活動開始說的:「沒有要大家選邊站,告訴你誰對誰錯,而是請大家先認識這個地方。」正因開發與保留一直是地方的難題,志工中心希望透過活動,邀請更多人進入對話。
而無論這片溼地將來會是什麼模樣,宜蘭青年志工中心「濕地攝影趣」活動都把此時此刻五十二甲濕地的美麗與哀愁,已記錄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