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AIF)與Google的調查,台灣企業的AI準備度平均指數僅為54.08,顯示企業雖認知AI的重要性,但執行力和資安應對策略尚需提升。調查中,27.1%的企業坦言,高達27.1%的企業在評估AI應用時,最為憂心的是可能的資料外洩風險。
AI資安風險與應對
人工智慧AI技術正在重塑資安生態,但也讓駭客以更低成本實現更強攻擊,像深度偽造技術(Deepfake)與精密網路釣魚攻擊,對個人和企業的財產與聲譽造成嚴重威脅。2025年,全球物聯網(IoT)裝置數量預計突破320億台,這些設備有可能因為缺乏足夠的安全機制,成為駭客利用漏洞入侵雲端網絡的資安破口。同時,雲端環境中的錯誤配置與不安全API仍是主要弱點。
然而在另一方面,企業也在積極應用AI技術提升防護。例如,透過AI輔助的威脅偵測系統自動辨識異常活動,即時封鎖潛在威脅,減少安全團隊的誤報工作量。新興的雲端原生安全平台(CNAPP)能強化多雲環境下的數據保護,實現創新與安全之間的平衡。
法規升級與企業壓力
AI革新下,全球資料保護法規加速升級。歐盟數位營運韌性法(DORA)及新標準如ISO/IEC 27040,對企業數據完整性與災難復原提出更高要求。合規不僅是法律責任,更關乎企業聲譽,違規可能引發罰款與信任危機。企業需持續投資資料保護,應對未來威脅,避免AI導入過度依賴,增加隱私與數據風險。
台灣AI算力發展助力
為促進台灣成為AI智慧科技島,專業公司企業攜手數發部數位產業署建構AI算力池,提供最先進AI運算服務。硬體與Supermicro合作,搭配NVIDIA與AMD GPU,打造企業專屬AI運算系統。透過GWS AI 雲端平台,企業可快速取得AI算力,並結合WAF、DDoS攻擊防護、API管理、入侵偵測(IDS/IPS)、端點安全(EDR)等資安機制,協助企業佈局AI,立於數位化浪潮的頂端。
在全球AI浪潮下,台灣既面臨出口成長的機會,也必須妥善應對資訊安全與法規挑戰。如何在創新與安全間取得平衡,將是台灣企業維持競爭力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