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出國熱潮持續升溫,加上今年國際觀光客來台人數僅達疫情前約六成水準,讓台灣面臨嚴重的出入境旅客逆差,2024全年旅遊產值逆差預計更高達7,380億,創下歷史新高,交通部長陳世凱也鬆口表示,原訂的千萬人次來台目標恐難達成。面對此狀況,擅長規劃台灣深度體驗的旅行社業者分析國際情勢及現階段困境,點出重要因素,有望逆轉情勢。
根據交通部觀光署統計,今年1至8月,出境人數多達1,138萬人次,全年預估出境人次可望上看1,750萬,反觀來台的國際旅客,雖然較去年同期成長三成,但僅有496萬人次,觀光逆差已擴大至641萬人次,顯示旅遊收入大幅失衡。交通部長陳世凱坦言,由於地震颱風等天災影響,以及政治、匯率等因素,原訂的千萬人次來台目標難以達成,但年底前仍會力拼800萬人次入境。
備受衝擊的台灣旅遊業者最有感,飛亞旅行社MyTaiwanTour創辦人吳懷紳認為,影響國際旅客來台意願有多重因素,除了日幣走弱,讓以往熱衷來台的日本旅客數量大幅減少,美國也有類似情況,川普重回白宮,可能延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導致美國通膨上升,削弱美國民眾的消費能力,勢必大幅降低國際旅遊意願,但後續北美市場發展仍待觀察。
而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天災。交通部報告指出,今年4月的花蓮地震對來台旅客人數造成負面影響。「必須提升國際旅客對於花東的安全感、信任度與形象,才能治本。」吳懷紳進一步表示,花東地區獨特自然風貌,對國際旅客來說極具魅力,例如花蓮太魯閣、秋收時的台東稻田,還有台灣各地風土與傳統匠人。觀光署也加碼推出入境補助措施,對國內旅行社、旅宿、觀光餐飲雖有實質效益,但要重拾國際旅客信心、突破心理障礙,仍需再接再厲。
另外,台灣蘊含大中華文化的縮影,結合豐富的自然風光與多元文化特色,具備差異化競爭優勢,可嘗試透過社群媒體與網紅行銷,突顯台灣在亞洲鄰國中獨一無二的特點,例如安排爬陽明山後轉往北海岸賞美景,讓旅客在一天內完成登山與海邊體驗,以及糅合多種族、多文化、多國家的佳餚。吳懷紳強調,針對國際市場,台灣需要深化品牌定位,放大這些天然與文化的亮點,以說服更多旅客選擇來台,進一步縮小觀光逆差,為台灣經濟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