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少子化影響,及因應疫情管制邊境一度造成移工缺口,勞動部111年4次人力需求調查發現,全年平均人力需求淨增加約為6.8萬人,其中製造業缺工狀況最為嚴重。同一時間,國際供應鏈為適應氣候危機快速轉型,綠領人才的招募及留任成為企業的共同挑戰,也是台灣產業競爭力的重要關鍵。前瞻永續市場需求,正隆早自60周年(2019年)即訂定低碳智慧造紙轉型大計,依循營運及製造的S.M.A.R.T.註一革新,制定10年永續人才培育計畫。對內,以2030年每人訓練時數達48小時、育成內部講師300位、落實主管年輕化為目標,系統化推動ESG職能教育;並因應海外營運據點拓展、輪調養成全方位國際人才。對外,則昇華二次森林註二社會教育投入,聚焦青年培力,以產學合作拓展就業渠道,由技術交換優化再生、減排、減碳績效,致力扭轉傳產人才稀缺劣勢,促成本土造紙業的永續共榮。
積極營造多元具包容性的全學習組織孵育永續人才,正隆透過完善的福利及良好薪酬機制,吸引與留任優秀人才,不僅連續12年入選台灣指數公司「就業99指數」,連續16年調漲薪資,穩定薪酬競爭力,亦致力打造永續幸福的職場環境,從業內到業外發揮產業影響力,2022年更榮獲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人才發展領袖獎」肯定。
正隆60+養成與時俱進的S.M.A.R.T.綠領人才
正隆深信即使是薄薄一張紙,也做得到節能減碳;「智紙4.0」以產品、能源、水3大資源全循環為基礎,結合智能產銷與數位管理提升低碳製造績效。董事長鄭人銘表示:「前瞻海外營運布局,及國際永續供應鏈趨勢,智紙4.0除了強調S.M.A.R.T.由技術、營運深化內部減碳綜效,更重視永續影響力的極大化。強調與時俱進的綠領人才培育,同步打造具『榮譽感』、『責任感』、『成就感』的幸福職場,提供就職誘因也幫助人才留任。」對應S.M.A.R.T.智紙5大革新面向及國際拓點需求,正隆的永續人才培育包含:技術工程、ESG治理、數位科技、危機管理、國際語言等面向。配合各領域趨勢,除了動態式制定內部培訓目標及課程內容,針對關鍵職務建立長期的管理育才計畫,也積極推動產學合作、實習、跨領域學程及開辦內部學院,為企業及傳統產業蓄積穩定的永續人才庫。
培育永續職能、暢通減碳提案改善管道,創利高達3.67億
重視整體訓練及適性培育,正隆依職級與職能系統化建立內訓體系,針對不同職務需求發展專屬課程,將學習成果整併年度考核。並在必要的職能訓練之外提供:超過455種數位學習資源、標竿演講、進修補助等機會。今年,同仁自主學習時數超越4萬小時,成功養成終生學習的企業文化。回應下一個60年轉型目標,智慧生產、循環工程技術成為近年必修培訓的重點項目。正隆累積培育超過300位內部講師,以「經驗傳承、良性競爭」為核心,將培訓制度結合自1999年起由營運到製造端推行的TPM全面生產管理,發展專屬優良案例管理制度。每年邀請員工從營運管理到生產設備應用提出優化建議,暢通製造前線至總公司高層的溝通管道。最終,透過集團相關部門篩選優勝案例並加以落實,企業得以全面提升生產綜效,2022年預估創利達3.67億;員工也能在過程中收穫滿滿的成就感,建立與公司一同更好的榮譽感及責任心。
規模共好,推動資源共享及二次森林教育,為產業注入永續活水
起心動念於追求「產業和社會之間善的循環」,正隆長期投入供應鏈輔導及社會永續教育,為社會建立「二次森林」永續價值。針對供應鏈,除了自2018年啟動「回收供應鏈轉型升級」,專人輔導144家供應鏈強化源頭分類,重點扶植10家業者完成轉型升級,改善台灣整體回收紙品質。也透過ESG供應商大會,向300家關鍵供應商分享人才培力、數位轉型、節能減排等ESG議題,提升整體永續競爭力。針對社會,則藉由全台25座紙圖書館、環保教具設計,並以研習營培育近500位永續教師,致力由基礎教育養成全社會永續意識。同時,回應企業可能因缺工而削弱國際市場競爭力、阻礙我國永續轉型,則積極推動產學合作,與學術單位分享再生實務經驗及科學技術,2022年與國立中興大學及包含台積電在內的11家循環經濟指標企業,共同成立全台首座、亞洲唯一「循環經濟研究學院」,期能以資源交換同時提升學校研發能量、刺激產業創新,厚植台灣及未來造紙產業高階永續人才韌性。
註一:S.M.A.R.T.「智紙」是指Subtraction(資源減用、低碳加值)、Material(轉廢為能)、AI(產銷智能)、Recycling(回收再生循環)、Technologies(先進製程)。
註二:二次森林是指透過每噸再生紙漿的應用,保留20棵原生樹木免遭受砍伐,如同為地球種下20棵隱形的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