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從荷蘭時期開展糖業貿易並引進甘蔗,在日治時期進入現代化的生產與管理,民間陸續興設製糖株式會社,開啟臺灣近代化製糖產業的發展歷史。製糖產業雖因生產成本失去國際市場優勢,最終隨著時代變遷而沒落,但也在全臺各地留下許多歷史性的糖業設施,文資局近年來積極推動糖業文化性資產的盤點與推廣,如鐵道、車站、工廠、宿舍以及製糖設備等,為臺灣保存重要的集體記憶。
特展以雲林、嘉義糖業發展的脈絡串連四大展場,在「虎尾糖廠」展區,陳列糖業相關的有形及無形文化資產,而台糖公司更配合特展開放平常不對外的製糖工場,安排限定導覽,從目前仍在運轉或保留的工業機具和設備中看到臺灣製糖文化的縮影,機會難得;「同心公園」素有全臺灣最多紀念碑的公園稱號,每一座紀念碑都述說一段大時代下的糖業故事。「新港車站」展區則為早期糖鐵嘉義線及新港線的重要車站,糖鐵除了載糖也載人,甚至在民俗慶典期間搭載眾多的信眾前進信仰之路,車站裡展示的糖鐵地圖,讓民眾瞬間返回當時的場景。另外在「蒜頭糖廠製糖工場」展區,則以書屋沙龍的形式展陳糖業文學作品,以閱讀一本書的時間來飽覽臺灣糖業豐厚的文化底蘊。
雲林縣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指出,虎尾鎮有許多人一生奉獻給糖廠、以糖廠為榮,台糖公司深耕這個布袋戲的故鄉,除了廠區、周邊還有公園、學校,是糖廠人與在地人共生共榮的生活圈。雲林縣政府也具有「糖的共感」,與台糖合作推動糖業文化、糖的小旅行,「天天追火車、日日甜蜜蜜」,並支持地方店家將保留蔗香味道的「虎尾糖」(三溫糖)融入在地美食,發展成雲林縣重要的地方特色。百年糖業的經典小鎮,珍藏著豐富的糖業文物,除了文資局七月的特展,更歡迎民眾每年11月至隔年3月間的製糖季到來,體驗五分車的鳴笛聲、空氣中香甜氣味的臨場感。
「糖的共感記憶特展」期間推出多場糖業文化體驗活動,包括糖都小販市集再現、三溫糖甜點工作坊、講座等,每週五、六、日下午,分別邀請「偶的家布袋戲劇團」與「雲林故事人協會」演出布袋戲及紙芝居,透過木偶技藝和說故事等多元展演來講述糖業故事,豐富五感,歡迎民眾在夏日午後來場糖的文化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