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精準掌握逃漏稅,財政部近年來開始強化稽徵技術,提升查稅精準度,打算導入AI人工智慧進行查核。進一步強化與戶政機關合作,交叉勾稽親等資料以揪出異常交易。AI可以透過「深度學習」自我修正與優化,使查稅選案在極短時間內完成數百萬筆資料的交叉比對,更精準,掌握逃漏稅,分擔稅務人員的工作負荷。舉例來說,AI人工智慧影像辨識能判讀手寫字的內容是否出自同一人之手。
AI人工智慧還能在極短時間內學習大量的稅務法令,增進對專業的判斷,例如一張憑證在不同的申報年度,會因為不同的免稅額與扣除額,而產生不同的稅賦,透過AI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快速查出納稅人死亡前二年以贈與方式規避遺產稅的情形,也可以利用AI人工智慧查出某納稅人報稅時的收入跟該納稅人信用卡刷卡開銷費用不平衡的情形,例如申報所得100萬,新用卡消費卻是200萬,透過AI人工智慧可以分擔稅務人員繁瑣的工作。還有領取政府失業補助者,每月刷卡消費支出異常明顯高於所領補助金等情形。
國立台北商業大學退休副教授,現任廣東海洋大學教授王有康表示,事實上,納稅人與政府之間的逃稅與查稅結局,早已註定納稅人逃稅極可能是永遠的輸家。
假設有1000個納稅人,逃稅的人與不逃稅人各1/2,根據機率設定,T+1日,500位誠實繳稅的納稅人當中,可能有10%會轉為逃漏稅,而逃稅的人,有30%會轉為誠實繳稅,所以在T+1日會變成有600人繳稅,400人逃稅,繼續演算,T+2日,有660人繳稅,340人逃稅,依此類推,有一天會大家會發現,有750人繳稅,250人逃稅,到了這一步,模型就進入穩定狀態,因為第二天會有75人從繳稅變成逃漏稅,同時恰好有75人從逃漏稅變成繳稅。 稅務機關對於這個穩定狀態可能不滿意,因為稅捐機關會覺得為什麼只有750位納稅人是認真繳稅的呢? 於是稅務機關安排了一場宣導活動,還提供獎品給當天出席的1000人,但是這樣的干預對於,馬可夫過程」是無效的,因為第二天,誠實繳稅的人就變成了900位,第三天,誠實繳稅的人又變成了840位…,直到某一天,又回到750人繳稅,250人逃稅。換句話說,不管稅捐機關的干預程度如何,最後還是回到原本的75%的人繳稅,25%的人逃稅的狀態,這就是馬可夫鏈過程最後出現的一個固定結局,這不是巧合,而是數學定理,更是宿命論。
奉勸納稅人千萬不要逃漏稅,因為逃稅人在我國七年的核課期間內被稅捐機關查到逃漏稅的機率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