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三天不睡覺領軍,聯手蒂思科技有限公司、藝起設計工作室共同完成「房樹人繪畫測驗AI辨識系統」的初步開發,這段時間,每個人都心力交瘁、睡眠不足,真正壓力山大。「房樹人繪畫測驗AI辨識系統」,自2021年2月發想,開始進行研究前布局討論及前備研究,2021年7月開始進行人型(自畫像)繪畫測驗AI辨識系統的程式撰寫與網頁,2022年3月改版「自畫像AI辨識系統(Who am I)」,延伸為「房樹人繪畫測驗AI辨識系統」,2022年5月開始作專利規劃,至今2022年10月已完成系統初步開發,接下來會繼續優化模型、增加辨識變數貼近測驗結果,希望未來可以成為心輔專家施測房樹人繪畫測驗的輔助工具。
「房樹人繪畫測驗AI辨識系統」期待成為心輔專家之左右手
「房樹人繪畫測驗AI辨識系統」開發團隊表示,在COVID-19肆虐的期間,各項研究都顯示出大眾的心理健康在疫情流行的這幾年逐漸下降,尤其青少年抑鬱和焦慮的患病率持續增加,但疫情導致遠距教學或停課,阻擋青少年在校內尋求輔導老師救助的管道。故團隊想要研發出一個不受限距離的心理諮商輔助系統,輔導老師透過網頁施作,以房樹人繪畫測驗作為媒介,透過系統在遠端進行大數量學生的心理繪圖,並對收到的圖片進行預處理,快速產出辨識初步結果和警示語提供參考,讓輔導老師可在大量圖片中快速的找到需要立刻幫助的個案學生,以免錯失黃金輔導時間。
結合親子繪畫覺察與資訊科技 持續優化系統創造溫暖且貼近人心的系統
親子繪畫覺察師可從畫作看懂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孩子更快樂做自己。藝起設計工作室的執行長張殷綺身為親子繪畫覺察師,其繪畫心理學的專業,啟發蒂思科技有限公司的彭煖蘋、陳思瑩進行「自畫像AI辨識系統」的開發,並獲得2022coding101全國大專院校程式設計競賽創新應用獎;洪煒峻延續「自畫像AI辨識系統」的創意,攜手彰師大資工系的楊上賢、廖文毓、施秉榕一起合作開發「房樹人繪畫測驗AI辨識系統」,並參加2022NYCU創新創業競賽國際組,獲得複賽優勝,其程式技術與研究結果已在TCSE2022第18屆台灣軟體工程研討會、2022第六屆本土諮商心理學學術研討會發表,獲得廣大迴響。「房樹人繪畫測驗AI辨識系統」開發團隊表示,AI系統的建立必須架構在民眾的需求,唯有貼近人心的系統,才能真正提供協助,並解決問題。
喜歡小孩子的張殷綺 透過繪畫了解小孩子的心理狀態
目前從事幼兒園行政人員、活動規劃及美術形象設計的張殷綺在受訪時表示,大學時修習兒童繪畫心理學,得知竟可透過繪畫了解小孩子,覺得很神奇,她積極進修並考取親子繪畫覺察師認證,她在培訓課程裡找到方法解決長久的疑問並幫助到孩子們。但她認為無法用一張圖就決定孩子的狀況,也要透過對孩子的觀察和溝通去判斷,因為孩子會在不同的年齡學習到不同的事物,有時候會因為看到某個東西或者想畫得跟誰一樣而變換了繪畫方式,這樣我們只憑一張圖可能無法準確的下定論。
2022coding101程式設計競賽榮膺創新應用獎 彭煖蘋及陳思瑩啟發系統開發創意
彭煖蘋為前後端開發的程式設計師,她對程式開發有興趣,當她知道2022coding101全國大專院校程式設計競賽,即找陳思瑩一起組隊參賽,主題為「自畫像AI辨識系統」。陳思瑩為多媒體設計系的學生,過去參加的都是多媒體設計相關的比賽,對於彭煖蘋的參賽邀約很興奮,因她想嘗試參加不一樣的比賽並藉此累積經驗及專案作品,在2022coding101程式設計競賽中,她負責視覺設計,思考怎樣的網頁表現能夠吸引人;彭煖蘋則負責程式開發,對於沒接觸過的AI領域,花了很多時間查閱影像識別的相關資訊與技術,希望未來模型可更精確,真的能協助心理分析。
龍厚瑜展現驚人英文能力 成功將「房樹人繪畫測驗AI辨識系統」國際化
就讀台中馬禮遜美國學校的龍厚瑜是團隊唯一的高中生且擁有流利英文能力,回憶當初加入團隊,是因為對於心理學及AI的興趣,可以跟那麼多哥哥姐姐一起開發系統,覺得很榮幸也很開心;他特別提起,整個過程最辛苦的部分在於英文商業計畫書的競賽,對於商業計畫書的內容,例如財務、行銷、競爭分析、風險管理等,他都沒學過,很感謝洪煒峻哥哥耐心教他,雖然在比賽時被釘的滿頭包,但這也是學習的過程,很謝謝評審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資訊專業人才加入加速系統開發期程 關關難過關關過
楊上賢、廖文毓、施秉榕目前是彰師大資工系三年級的學生,對於加入房樹人繪畫測驗AI辨識系統開發團隊覺得新奇卻又壓力山大。施秉榕負責辨識模型訓練,楊上賢則負責系統架構的指導,廖文毓則要撰寫辨識系統後端的開發,並將系統上傳至網頁,此外廖文毓也負責圖片前處理以及簡報、論文的撰寫等;而正在準備資工所碩士班推甄的洪煒峻則是負責影像處理與論文撰寫,還須帶領學弟妹一起研究模型訓練、辨識系統、網頁製作的程式,並指導學弟妹如何撰寫計劃書及簡報。
系統開發過程很刺激,每次以為程式沒問題,卻又跑不出結果,解決了一個問題,又產生一個新的問題,每當百思不解、想放棄時,團隊夥伴會互相打氣,很感謝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陳稚均博士,在大家無計可施時,協助大家分工找資源,逐步解決問題,才能完成系統開發。
楊上賢、廖文毓、施秉榕提前體驗爆肝工程師之又愛又恨的不正常工作習性
施秉榕回憶開發系統的過程可用蠟燭多頭燒來形容,好幾次學長洪煒峻帶大家一起debug、修改論文跟簡報到天亮,才終於找到問題,調整好內容與架構;而廖文毓則表示,系統開發每個過程都很痛苦但卻又值得回味,尤其互動式網頁,不管是HTML、CSS,還是靜態網頁、動態網頁都是第一次接觸,再加上透過Python Flask撰寫程式,有些地方和一般網頁設置不一樣,真的熬夜通宵好幾晚才解決問題,但是當看見頁面成功切換、傳遞網頁訊息和呈現出結果並順利發佈,真的超感動啊!楊上賢則提到系統在學術或許可行,但在創業或商業上仍需有改善才能讓大眾接受。
洪煒峻感謝饒建奇、蔡瓊輝、翁瑋鍼、陳稚均的協助 帶領團隊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洪煒峻特別說明當初影像處理的物件匡列不理想,經由淡江大學饒建奇教授的指導,找到方法並透過OpenCV與凸包解決影像處理的部分;而當畫作數量不夠,準確度一直無法提高時,國立高雄大學蔡瓊輝博士建議採用資料擴增,才順利將數量擴增到8000多張;但卻又遇到物件標註的困難,因需要將辨識變數進行標註後才會投入訓練,但畫作過多無法人工標註,我們花很多時間思考解決方式,後來改以自動標註,才解決問題。而洪煒峻特別要感謝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諮商師翁瑋鍼及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陳稚均博士,她們與其他心輔專家不厭其煩反覆討論房樹人繪畫測驗的問題及特徵定義,讓「房樹人繪畫測驗AI辨識系統」開發團隊在變數定義及專家辨識結果能夠趨於一致。
沒什麼可損失的 為何不放手一搏
「房樹人繪畫測驗AI辨識系統」開發團隊張殷綺、彭煖蘋、陳思瑩、龍厚瑜、洪煒峻、楊上賢、廖文毓、施秉榕等八人,平均年齡二十歲,運用其多媒體設計、親子繪畫覺察、資訊科技、英語表達等實力,透過淡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饒建奇教授、國立高雄大學電機工程學系蔡瓊輝博士、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諮商師翁瑋鍼、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陳稚均博士的專業分工協助,成功完成房樹人繪畫測驗AI辨識系統。
正常來說,一個新的研究或發明2~3年完成,是正常的,但本團隊都是跨校系的高中生、大學生,就不太正常了,不得不說實力與執行力都太強大!團隊一開始建構此系統,並不被看好,因為學生團隊年紀小、沒經驗,但就是因為年紀小,有更多的創意與熱情,也因為沒經驗,對於前輩的建議,也更能夠不設限地吸收、內化並找出最適合的解決方案。有人疑問這群年輕人為什麼可以堅持到底,團隊領導人洪煒峻笑著說,就是因為我們年輕,沒什麼可損失的,為何不放手一搏?更何況,年輕、創意、熱情正是三天不睡覺的優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