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廣的角度,提出一個關鍵問題「行業與碳中和有沒有關係?」
當然有,但有什麼樣的關連,這就有趣了!在2021年我們發現了一些整體性的趨勢,雖然剛剛露頭,卻很可能對所有行業、企業,甚至個人產生影響。接下來,我們就來一一拆解這趨勢下所帶來的行業影響。
綜觀全球下,台灣碳定價制度實質上落後國際許多腳步,但反觀台灣眾多產業領域,卻可以找到許多先行者,尤其紡織石化、儲能系統、綠色金融、中小新創4大族群,是含金量高、處在勢頭上的產業。而中國市場,不僅中石油、中石化這樣的「控排」企業開始管理自己的碳排放,像騰訊、螞蟻、百度這樣的互聯網企業,高瓴資本這樣的金融機構、遠洋等地產集團,也都提出了自己的碳中和目標,開始管理自己的碳排放。
我想要論述的,是這些並不是零星的個案,甚至可以篤定,未來很可能會有更多企業加入這個行列。哪怕你不是國家規定的控排企業,未來也需要像管理財務帳本、日記本一樣,管理自己企業的「碳帳本、日記本」。
是什麼樣的動力推動著他?如果轉動後它又會釋放哪些機遇?
碳帳本與碳數據足跡,是最基本的第一道臺階。
首先,我們先來定義清楚,什麼叫碳帳本,它怎麼管理。碳帳本是個相較下抽象的的說法。我們可以想像成「財務帳本」。當一家公司在做生意,當然財務就會流動,有收入有支出,進的減出的就是利潤,這很容易理解。同樣的,在「減排」的角度下,一家企業只要在經營,就會產生二氧化碳。記錄這個「碳」進出的小帳本(小,是因為他可以數位化),就是碳帳本。最終,我們企業就可以知道,一個活動、生產、製造過程淨排放量是多少。
當然,同時間我們會看到類似的名詞與另一個概念「碳足跡」。兩著間的差異在於「碳帳本」記錄細項(進出狀況),而「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它指的是總賬,依照環保署的定「一項活動或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中,直接與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也就是從一個產品的(或一項活動所牽涉的)原物料開採與製造、組裝、運輸,一直到使用及廢棄處理或回收時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都要列入碳足跡的計算。
因此當我們聽到有些企業已經開始「管理碳帳本」或者「碳排管理」,就代表著,企業已經開始自我掌控與了解的當前碳排狀況(數據掌握),並進一步地,選擇抵消一部分排放量,甚至消除整個碳足跡(後面在跟大家聊,目的是什麼)。
打個比方,當企業想方設法將一年「生產、製造產品」過程中,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平衡正負抵消(衡量期間通常是一年),就代表達成了碳中和。而從公司整體角度看,這就相當於抵消了這個「活動」在帳本上的排量;再比如說2021年,微軟宣佈到2050年清除自1975年公司成立以來,直接排放和用電排放的所有碳。這就屬於我們說的消除整個碳足跡。
抵消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上一講我們提到的,通過在交易市場上購買碳匯(嚴謹來說是核證減排量,簡稱CCER,為了方便表達這裏用碳匯),抵消自己的排放。還可以通過發展綠色創新專案,然後通過核證,抵消排放,等等。除此以外,企業還可以購買風、光等自然能源發的綠電,來抵消因為用電而產生的排放。
非控排企業,難道也要碳管理?是壓力還是不可逆?
上述簡單了什麼是「碳管理」,接著我們放大些視野,這這些跟我們產業有甚麼關係?如果我不是所標定的控排企業,也需要做碳管理?針對這個問題,欸我開始蒐集一些資訊,例如「碳阻跡公司」是一家專門為企業提供碳排放管理諮詢、培訓、軟體產品等服務的公司。阿裏巴巴、百度、京東、萬科、星巴克等企業,都是它的客戶。其公司在許多文章中,大多歸納到幾個觀念,我覺得可以與各位分享。
1. 同輩壓力,頭必須洗下去!
對大公司來說,之所以要自發進行碳管理,除了回應政策,彰顯社會責任以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們感受到了國外競爭對手的壓力,尤其是同等規模、發展狀況相似的對手。我們可以把它稱為同輩壓力。
2. 里程碑後的競爭態樣
2015年《巴黎協議》的簽署是一個里程碑。那個時候,很多發達國家的大企業就意識到,碳中和在未來會成為全球共識。所以它們很早就行動起來,推出了自己的碳中和計畫。比較典型的有GOOGLE、微軟、APPLE、星巴克這樣的企業。經過我去查找,大陸大型企業,例如騰訊、阿裏、京東、美團這樣的公司,也因跨向海外市場發展,所以就和上面這些企業形成了競爭關係。當它們察覺到彼此為競爭對手的同時,書非競爭泰式也就白熱化了起來。而也應該是,近期大陸國內大公司,紛紛宣佈做碳管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3. 「產業傳導鏈」下的減排壓力
同輩壓力針對的是少數大企業,或者說行業龍頭。但中小型企業沒有這個需求?是不是就沒必要做碳管理了呢?但為什麼還是有些中小型企業,蠢蠢欲動動作不斷?甚至有些不為大眾所知的企業、品牌,他們之所以「動起來」並不是滿足公關需求,而是為了超前部署!因為龍頭企業的壓力會沿著產業傳導鏈,形成類似「沉默螺旋」效應,最終導致小企業不得不跟著大企業一起減排。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下一篇將會從三個範圍,來切入了解,這帳本為什麼就是根本!以及為各位陳述,這碳排放的態樣下,什麼是這場競賽中可能出現(把握)的新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