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對柬埔寨的印象,仍停留在電信詐騙嗎?今年暑假,一群台灣青年在柬埔寨偏鄉的努力,或許能讓您重新看見這片土地的另一面。
由社團法人國際泰朗全球會(Terra Renaissance)主辦、台灣民主基金會贊助的「暑期實踐型國際領袖營隊」—柬埔寨掃雷暨社區人權培力計畫,於近日圓滿落幕。來自全台各縣市的8位大專與社會青年,透過深入當地的人權與環境觀察,設計出多項具實際可行性的社會創新方案。
在為期4天的行前培訓中,學員從歷史、政治、文化與社會挑戰面向,全面了解柬埔寨現況。隨後學員歷時7天時間,前往泰朗全球會位於馬德望市的服務據點,實地走訪除雷後的在地社區,並在農業專家指導下,與竹筒飯攤商、香蕉乾與米紙製作農家交流。青年們從農業發展與人權議題出發,思考當地永續經營的可能性。
返台後,學員持續與日籍、柬籍及台籍專家討論,最終設計出三項具代表性的成果方案。
提案一「偏鄉交通車計畫」,針對馬德望省Preah Phut村學童因交通不便導致輟學的問題,規劃引進社區公車,協助學童順利就學。計畫同時考量在地就業,預計聘用當地司機,並兼具載運生活物資與緊急救護功能。學員期盼此舉能穩定學童出席率,降低輟學比例,讓教育成為改變命運的起點。
提案二的學員,則以「馬德望閱讀啟程」為主軸,聚焦偏鄉教育資源不足現象,攜手柬埔寨當地組織,導入「說書人」與「寫字教學」服務,於三個社區據點推動長達一年的閱讀推廣計畫。團隊期望透過社區活動,提升學童識字率與閱讀興趣,並培養家長重視教育的觀念,同時建立由在地志工組成的永續教育支持網絡。
提案三則由地方農產出發,規劃「社區微型創業實踐計畫」。學員觀察到當地香蕉乾、竹筒飯與米紙製品銷售管道有限,遂提出品牌化與創新產品策略,包含設計品牌Logo、包裝及故事行銷,吸引旅客與外地市場。
該組青年,同時也構想開發結合當地米紙的「春捲冰淇淋」新商品,盼藉此延伸產業鏈、創造就業、活化社區經濟,並兼顧低碳運輸與文化保存。
成果發表會上,泰朗同仁對學員表現給予高度肯定。專家指出,學員能在短短兩個月內提出結合專業與在地需求的可行方案,展現出極高的行動力與國際視野。
駐柬近二十年的日籍同仁則提醒,任何方案的推行都須深入理解在地現實,例如即使設有交通車,家長仍可能因經濟壓力而無法負擔費用,若當地家長對教育價值的觀念未變,問題仍難根本解決。專家們對此鼓勵青年,在未來若有更長期推行援助專案的機會,歡迎花更多時間與居民對話,從生活層面理解真實需求。
學員們也分享了豐富的學習體悟。來自文藻外語大學的楊同學表示,媒體上的柬埔寨報導常帶有偏頗,唯有親身走訪,才能了解事件全貌並反思自身定位;弘光科技大學的李同學則指出,善意若缺乏規劃,可能反成阻力,但在透過泰朗的訓練下,參與者學會以問題導向思考,並盡可能的周延了解在地問題,這些都能讓公民行動更具實效。
此外,青年們也感受到跨文化合作的重要性,台中教育大學的郭同學便分享:「雖然起步困難,但開始行動,一切就會不同,尤其這趟旅程讓我們體認行動的力量,也激發對公共議題與領導力的熱忱。」
泰朗全球會表示,這批學員的努力,不只是一次國際服務,亦是一場跨文化的深度交流,尤其青年們以行動與思辨,為柬埔寨社區注入新能量,更為自己開啟了跨國合作的「地球村」公民視野。
















-350x250.jpg)
-120x86.png)

-120x86.jpg)

-120x86.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