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扶基金會南投家扶中心自2016年開始與水里鄉新興國小等學校進行合作,至今合作的學校已達十所,每年提供這些學校夥伴近200萬元的經費來協力校方提供一連串的多元服務課程,期待藉此協助不同鄉鎮的學童能夠就近、持續、穩定獲得不同特色的學習機會,讓他們在生活中獲得更多的學習陪伴之外,也有機會去看見自己的優勢、特色,不再單純從課業學習表現的好壞去評價孩子,陪伴更多兒童突破環境、資源的限制去追求不一樣的發展機會!
根據家扶基金會2024年針對貧窮兒少所進行的生活調查資料顯示,南投縣有48.6%的國小階段兒少無法在生活中取得課外學習資源,進一步了解可以發現其中有45.5%的兒少是因為住家周邊未有課外學習的場所或服務,另有54.5%的兒少則是家中沒有資源可以參加。南投家扶中心在各鄉鎮推展服務的過程中發現,南投縣受限資源與工作機會相對偏少,部分鄉鎮青壯年人口外移的現象持續存在,即使留在家鄉工作的家長,多數少有穩定的工作機會和收入,收入的不穩定間接限制了孩子學習需求的滿足。縣內多所學校有鑑於此,仍設法透過課業輔導、才藝培育、文化傳承等方向來提供一系列的服務,改善兒少學習落差的議題,形塑兒少培養健全的人格發展,引導兒少有正向的未來生涯規劃與選擇,但相關經費的籌募則是不少學校所要面對的挑戰。家扶基金會長期致力於兒童權利公約的落實與推廣,透過各學校合作單位來陪伴身處偏遠地區、資源不足的兒少發掘自信力與個人優勢,找回屬於自己的內在力量與潛能,就是家扶推動學校認養方案的核心目標。南投家扶中心目前與仁愛鄉德鹿谷國小、水里鄉新興國小、民和國小、永興國小和郡坑國小,鹿谷鄉初鄉國小和內湖國小、魚池鄉共和國小、國姓鄉史港國小和北港國小等十所學校做為合作夥伴,共同為南投的學童全人養成盡一份心力。
來自偏鄉小學的小愷是一位安靜認真的孩子,雖然課業學習一直存在挑戰,但他從不輕言放棄,尤其因家長工作忙碌無法陪伴小愷在家完成作業,以致學習落後的議題一直讓學校老師所擔憂,自從參加了學校開設的課後照顧班後,小愷能在放學後向老師請教功課並逐漸跟上進度,不但作業能如期完成,學習成效也明顯提升。他的自信心在過程中慢慢建立,甚至開始主動幫助同學、成為班上的小幫手。近期他也參與了學校的傳統文化課程,學習舞蹈、歌謠與族語,不僅提升對原住民族文化的認同,同時培養專注力與表達能力。小愷靦腆地笑著說說:「我以前功課都寫不完,因為放學回家沒有人可以教我,也不知道要問誰。現在學校有課後照顧班,老師會幫我,我就比較懂,也可以把作業寫完。我的成績變好一點,我也開始會幫同學,感覺自己變得比較厲害」。小愷的故事,是偏鄉孩子在資源挹注後展現韌性與潛能的真實寫照,他用自己的改變,悄悄鼓舞著身邊的每一個人,也讓我們看見教育資源落實到位時,孩子就能翻轉未來。
南投家扶中心李雅婷主任表示,感謝一路走來無數方案認養人對南投縣兒少的關心與疼愛,給予穩定且溫暖的支持,讓這十所學校的學童得以獲得更充足的資源來外聘師資及提供搭配課程的營隊活動,甚至開辦結合在地客家文化的多元學習課程,讓專擅的音樂與舞蹈可以持續發展,進而有外出才藝交流的機會。這些都是在社會大眾的支持下才得以實現,期盼能有更多民眾認同這個方案,為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南投學童,創造更多的學習與成長機會,讓他們的未來能跟都會地區的孩子有一樣的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