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先生為小貨車司機,因工作需提神,長期吸菸及嚼檳榔已數十年,於幾個月前因感覺口內有異常,到衛生所接受「口腔黏膜篩檢」時發現口腔黏膜疑似癌前病變,經轉介至醫院耳鼻喉科診斷為口腔癌,緊急接受手術治療,游先生很後悔長期靠嚼檳榔提神,不聽家人勸告戒檳,等口腔感覺到有異狀時再戒檳,已為時已晚。
一般所謂的檳榔,其嚼塊是以檳榔子為主要成分,並以荖葉、荖花荖藤和石灰作為配料。檳榔子:俗稱菁仔,含有多種成分,其中「檳榔素」和「檳榔鹼」這兩種成分經國內外研究結果顯示,具有潛在的致癌性。而「檳榔素」能促進消化道的蠕動、使瞳孔收縮、心跳降低,正常量時可增加唾液分泌及引起發汗現象,但大量食用時,會使大腦活動受抑制,而顯出動作遲緩現象。配料:除荖葉可能不具致癌性外,其他配料(荖花、荖藤)皆含有致癌性化學物質。且因石灰在口腔中形成高鹼性的環境,會使口腔黏膜的表皮細胞被破壞,導致表皮細胞發生增生及變異現象,進而產生口腔癌。而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統計資料顯示,108年國人之十大死因中口腔癌仍蟬聯第五名,而於男性癌症死亡原因中口腔癌佔第4位,且發現口腔癌是青壯年男性最常見的癌症,因此,如何遠離檳榔是男性最重要的課題。
基隆市中山區衛生所表示嚼檳榔,除了使牙齒變黑、磨損、動搖、牙齦萎縮造成牙周病,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症、口腔黏膜白斑症及疣狀增生外,最後導致口腔癌。目前健保免費提供30歲以上有吸菸或曾嚼檳榔的民眾,18歲以上嚼檳榔(含戒檳者)原住民每兩年一次的口腔黏膜篩檢,以期能夠早期發現異常,早期治療。此外,民眾如果有超過2週以上無法癒合的口腔黏膜潰瘍或是口內及頸部有不明原因的腫塊,一定要及早就醫檢查。若有相關疑問可洽詢基隆市中山區衛生所02-24229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