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算是世上最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時常看到有人在馬路上走路時一跛一跛或慢慢走,除了肌少症、扭到腳,基本上都是關節炎,當然除了發生在腳部、膝蓋關節之外,也會有腰椎、手腕、手指關節炎發生;藥局也時常看到有人去買消炎止痛藥,想要趕快把疼痛壓下來,關節炎除了會影響日常生活,最可怕的是,痛起來真的是要人命啊!關節炎發生了該怎麼辦?除了靠服用消炎止痛藥、抹藥膏治標之外,最好能去醫院做檢查,了解一下自己是屬於哪一種關節炎,以便醫生能夠對症治療,而不是自己一直找消炎止痛藥吃,除了增加肝腎負擔,恐怕還會錯過黃金治療期喔!以下是四種常見的關節炎種類,趕緊來看看:
關節炎症狀有哪些?
退化性關節炎
這是最常見的關節炎,隨著年齡增長、關節使用的頻率及過度使用,造成軟骨的耗損,加上關節囊內的滑液逐漸減少,時間一久導致硬骨也開始消耗磨損,若不及時處理,則可能會有骨刺、關節變形的情況發生。
雖然好發族群多為40歲以上的長輩為主,但不代表歲數增加就一定會得到退化性關節炎,或是年紀小就一定不會得到退化性關節炎。目前退化性關節炎有年輕化的趨勢,多半幾項風險因子為退化性關節炎成因:肥胖或過重、長期久站的工作、運動員、肌少症(肌肉不夠,導致關節負擔增加)、女性風險大於男性,以及基因有關。除了膝蓋之外,常使用的關節,像是發生腰椎、手腕、手指關節炎之類的,過度使用也會有退化的問題。
若有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除了服用消炎止痛藥、抹藥膏、貼藥布治療之外,記得搭配護具、輔具的使用,減少發炎關節的負擔,以及平時增加肌肉的訓練,讓肌肉來協助關節支撐身體,減低關節的負擔。
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疾病,一種自體免疫系統的疾病,且全身的關節都有可能會受到影響,真正的致病原因至今仍不清楚,推論有可能一些危險因子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成因:賀爾蒙、環境、抽菸、年齡、基因等,女性好發機率大於男性,約三倍左右。
類風溼性關節炎早期症狀為關節腫脹、發熱、僵硬及發炎疼痛,常見於手指和手腕,還有身體關節。隨著病情時間增加,會逐漸耗損軟骨及硬骨,最後造成關節的變形及功能失效,且多為對稱性發生。會造成類風溼性關節炎的產生,是因為身體免疫系統攻擊關節,造成關節囊發炎及增厚。跟退化性關節炎一樣,好發於早上;另外,類風溼性關節炎引起的疼痛,會比其他類型關節炎還要痛。
而這些免疫系統除了侵犯全身關節之外,還可能會攻擊身體其他器官,造成免疫性的疾病。所以,早期若發現有早上起床關節僵硬超過一小時、手指關節炎疼痛、關節對稱性疼痛,請盡速至醫院尋求醫生治療,醫生會協助驗血、X光檢查,及早治療避免更嚴重的免疫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