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阻擋不了台灣婦運世代線上相聚,台灣女書文化協會主辦、女書店承辦、臺灣民主基金會贊助的「2021眾女成城:世代對談」系列線上座談會,9月3日至11月14日共八場次,線上登場!首場「婦運與民主政治的交會:跨世代女性公共事務參與」9月3日,由女書文化協會常務監事(前立法委員) 尤美女代表女書文化協會理事長吳嘉麗致詞。 本場次主持人為立法委員(前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范雲,與談人包括台灣婦運先驅李元貞(也是《眾女成城:台灣婦運回憶錄》作者)、2020年代表台灣基進黨參選立委的成令方教授(前高雄醫學大學性別所所長)、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召集人張淑惠、社會民主黨籍台北市議員苗博雅,以及關心女里長參選的神秘嘉賓中山大學教授彭渰雯。
2020年成立的社團法人台灣女書文化協會,繼1994年成立的女書店,延續台灣婦運精神,期以更多元、活潑的視角認識台灣的婦運歷程,這次與女書店一起邀請更多年輕世代投入婦運書寫與紀錄的行列。本系列活動自9月3日至11月14日共8場次,從政治、人身安全、性別教育、環保、文化影像、法律、婦女研究至女性勞動經濟權,邀請35位與談人+主持人,18個婦女、性別團體及性別研究所、13間獨立書店共同協辦,以線上方式跨越地域限制,與各地關心性別議題的民眾分享盛會。活動發布後,迴響廣大且報名持續擴增,首場次更有跨越國際226人同時線上參與。
與談人首先以10分鐘接力短講,分享各自在政治參與歷程中,如何將性別觀點帶入、如何與民眾溝通切身議題,引發更多人關心政治,透過在朝與在野的聯合,喚起女性集結參與公共事務的力量;特別是代議士面對紛至沓來的多重議題,如何看到性別的幽微之處,自女性觀點對公部門提出針貶、尋找解方。在資深、中生代與新生代的接力短講之下,更彰顯婦運的世代交替精神與力量。
李元貞表示,在威權時代做婦運,時常被罵說「都已經有婦女節了,台灣哪有什麼兩性不平等?」或被質疑因為自己離婚才不斷強調兩性平等,她提到70年代的台灣正值民主化的萌芽時期,對人權的重視程度提高,卻未見對兩性平等的關注,因此年輕時的她更要去談兩性平等、婦女議題與女性情慾,李元貞的主張劃破當時的威權社會,為長期被噤聲的台灣女性發出第一道聲音。
1980年代解嚴前夕,改革聲浪紛起,婦女團體也相繼成立,當時也是婦女新知一員的成令方,回想起80年代參與婦女新知,「從女性主義的觀點出發,個人的就是政治的」,成令方與新知夥伴們在不斷討論、行動的過程中,培養出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與熱情,也強調不一定要參與選舉,只要願意打破既有的社會框架,放棄父權社會下屬於自身性別的紅利,每個人都能透過反思與行動,參與公共事務。
解嚴後,總統直選,兩黨輪替已經數次,但不滿於兩黨的政治主張,小黨紛紛崛起,2017年底,由一群地方媽媽成立的歐巴桑聯盟,宣布以無黨籍參選議員。召集人張淑惠表示,長期在組織基層推動教育改革的她,看見女性在家庭中扮演照顧者,辛苦卻未受重視;政治場域小至家庭,大至國家,其實缺乏這些負擔家務勞動、照顧工作的女性的聲音,小民參政為的是喚起民主學習從家庭開始,民主社會下應有更多人關注負擔家務勞動、照顧工作等甚至環境保護等切身議題。
生於1987年的苗博雅,說自己正是婦運受益者,若不是這二、三十年來婦女運動提倡女性權益及性別平等,恐怕像她這樣的女性+性少數身份,將難以當選議員。她表示將像婦運前輩一般,繼續致力於從法律面上增進對婦女、LGBTQ 與性少數的權益保障。
神秘嘉賓彭渰雯,與聽眾分享女里長人才培力計畫的緣起與目標,透過婦女團體的集結力量,與地方女性交流、討論,激盪出地方女性參與社區工作的方法,嘗試打破女性社區參與的玻璃天花板,唯有系統性的干預,方有機會解決系統性的不平等問題。
疫情當前,台灣女書文化協會並未停歇,不僅無懼疫情,更不畏時代變遷,嘗試在2021年為80至90年代的台灣婦運,劃出一記新聲!前輩的傳承,新生代的接棒,透過對話與交流,更見台灣的婦運精神從未止息,綻放出不一樣的當代光彩!
下一場次為10/8(五),「不論白天與黑夜,家裏與家外:女性身體自主權與社會保護機制」,晚上7點至9點,由監察委員紀惠容主持,原住民婦運工作者阿布娪、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杜瑛秋與網路紅人/女性主義者周芷萱與談,歡迎至女書店粉絲專頁,搜尋「2021眾女成城:世代對談」報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