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誠人壽作為兒童保護領域的思維領導者,長期關注兒童議題。前陣子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全國高中以下學生紛紛改採遠距教學,企業的居家上班比例也提高,隨著全家人相處時間增加,親子關係也備受考驗。保誠人壽於2022年3月間進行「親子情緒互動調查」註1,結果顯示,家長在面對衝突時重視自身情緒管理並傾聽孩子心聲,孩子更願意以正面理性的溝通回應。
正所謂父母是孩子的鏡子,什麼樣的父母,照出來的就是什麼樣的孩子。當家長與孩子意見不合時,若家長能以冷靜態度面對,避免自己情緒失控時,則有將近一半的孩子,會以理性的態度嘗試與家長溝通;若家長在面對親子衝突時採取權威方式,認為孩子就應該要聽從大人想法,則多數孩子會選擇靜默不語,甚至出現哭鬧不休拒絕溝通等情緒化表現。
- 近七成家長每天會和孩子聊天 談話內容以生活瑣事、學校及同儕相處為主
本次調查結果發現,台灣父母普遍重視親子溝通,近七成(65.7%)的家長每天都會與孩子聊天,另有近3成 (27.99%)的家長一周與孩子聊天多次,屬於相當正面的結果。進一步詢問親子聊天內容,包含生活瑣事(80.4%)、學校相關(78.5%)、同儕相處(62.1%)、休閒嗜好(48.6%)以及喜歡的對象(19.1%)等。
- 當發生親子衝突時,大多數父母的反應是有意識先控制自身情緒
親子關係難免會發生衝突,當意見不合發生時,雙方的行為反應亦是影響關係的重要因素。根據調查結果,當親子發生意見不合時,有6成家長會有意識先控制自身情緒,有16%的家長會先安撫孩子情緒;孩子面對親子意見不合的反應,僅有43%的孩子願意理性溝通,其餘超過半數的孩子則會出現包含生氣頂嘴(28%)、靜默不語(17%)、哭鬧不休(8%)等負面行為。
若進一步分析家長面對衝突的態度與孩子的反應則可以發現,當家長在第一時間選擇保持冷靜或是先安撫孩子情緒,近五成的孩子會更願意用理性的態度嘗試與家長溝通;反之,若家長態度強硬或是尋求其他大人介入,則會激起孩子的防禦心,進而有生氣頂嘴等加劇衝突的行為。值得一提的是,若家長採取低姿態先向孩子道歉,反而會讓孩子出現哭鬧不休的負面行為。
根據本次調查結果可以發現,家長的作為如孩子的一面明鏡,當家長越能冷靜理性面對衝突時,孩子也會傾向以理性的方式回應。深耕兒童保護領域20多年的保誠人壽,也呼籲家長應以身作則,重視與孩子的正向溝通,不但會為親子關係帶來正向的發展,對於孩子的心理及人格養成也相當重要。
根據保誠人壽2021年發布之「兒童心理白皮書」指出,家庭教育影響兒童人格發展與心理健康甚鉅。正向的親子互動包含家長陪伴時間越長、父母採民主、溫暖以及尊重的教育方式讓孩子感受到足夠的關愛與支持,都會讓孩子的情緒與親社會行為有正向表現;反之,消極的親子關係則會讓孩子的問題行為增加。保誠人壽長期關注兒童議題,透過網路問卷調查、宣導講座、專家直播、NGO合作等多元倡議行動,積極支持兒童身心健全發展,今年進一步藉由「親子情緒互動調查」,呼籲家長重視親子間互動與溝通以及正向教養的重要性。
未來,保誠人壽也將持續發揮兒童保護思維領導者的影響力,在兒童生活、健康、心理、教育、理財等多元面向進行倡議,攜手各界共築兒童美好未來。
備註:
- 「親子情緒互動調查」問卷調查期間2022/3/15-3/31,有效問卷586份;其中,低年級的孩童262人(占比45%)、中年級157人(占比27%)、高年級167人(占比28%);男生331人(占比56%)、女生(占比44%)。